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4-20
鄂州市长港镇峒山社区低碳示范项目初具规模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中国改革报记者 舒晴 通讯员 肖竞佳
“当……”4月2日上午9时,随着光谷资本大厦内一声钟响,湖北碳排放权交易火热上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和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在启动仪式上共同为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揭牌并鸣钟开市。湖北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之后第6个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省市。
2011年10月,湖北省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全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从此,稳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成为湖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示范区的重要改革事项。与此同时,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省区之一的湖北省,几年来,扎实开展低碳试点工作,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在落实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重点行动上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低碳示范城市(县)、低碳示范园区、低碳示范企业和社区。
“碳市”开锣乐观预期见端倪
身为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的刘汉武近期忙得不可开交。自去年6月接手碳交易工作以来,刘汉武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了交易所的建设。从平台搭建,到产品开发,到投资人培育,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最终检验市场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记者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了解到,湖北碳交易启动首日,共有22家企业实现19笔交易,总成交量为51万吨,累计成交金额1071万元,首日即创下目前国内碳交易二级市场最高的单日成交量和成交额。从拍卖价20元/吨,到开市成交价21元/吨,再到以22元/吨的涨停价收盘,湖北碳交易呈现上涨势头,显示出市场对于湖北碳交易的乐观预期。
对此,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王海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湖北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偏重,碳交易的总盘子比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湖北碳交易的制度设计较好,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较高。
这次碳排放交易的启动标志着建设“绿色湖北”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湖北省内138家涉及钢铁、化工、水泥、汽车制造、电力、有色金属、玻璃、造纸等高能耗行业的企业将被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这些企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6万吨标准煤及以上,占全省碳排放总量的35%。
据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乐成介绍,2014年,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为3.24亿吨。至2016年,湖北碳交易将涵盖全省600余家工业企业,逐渐纳入交通、航空、建筑、餐饮等行业。
规划引领试点示范特色纷呈
湖北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缺煤、少油、乏气,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偏低,环境承载力不强。对此,湖北省早有清醒的认识:湖北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一步到位,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绝不走先粗放、后集约,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记者从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2010年湖北被列入首批国家低碳省区试点名单后,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出台了《湖北省低碳发展规划(2011-2015)》,提出了今后低碳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低碳发展路线图。此外,还组织编制了《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湖北省低碳省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湖北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低碳试点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据介绍,为更快、更好推动低碳发展工作,2011年,湖北省政府决定在襄阳市和咸宁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黄石黄金山工业园、武汉百步亭社区和鄂州峒山社区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建设,探索低碳发展经验。
目前,试点示范地区大胆探索,试点地方特色突出。襄阳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底气十足;咸宁市可再生能源发展迈出较大步伐;武汉市已成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投资主体、技术支撑主体和产业发展主体;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花山生态新城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居住区,已取得可喜成绩;黄石黄金山开发区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进新能源建设取得成效;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正在形成;鄂州市长港镇峒山社区建设低碳示范项目,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在城乡一体化方面特色突出。
“三化”并举促城市转型升级
两年前,台湾沪士电子落户黄石经济开发区黄金山新区。伴随这个行内大鳄投资33亿元建造中部最大的PCB生产基地,6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先后进驻PCB产业园,一条“无中生有”的百亿元电子产业呼之欲出。
记者从黄金山新区了解到,黄石经济开发区黄金山新区,是湖北省发展改革委批准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区”和“低碳工业试点园区”,随着一个个高起点、高水平的专业园区雏形初现,该区已经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保健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低碳产业集群,更让黄石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
因矿而生、因矿而兴。其实,黄石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也是国家重点布局的老工业基地。“我们要通过低碳产业的发展,使黄石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得到替代和接续。”黄石市市长杨晓波表示。
“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关键在于产业转型。”黄石市委书记周先旺告诉记者,近年来,黄石在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技术革新步伐的同时,坚持“高新化、集约化、低碳化”三化并举,通过自主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实现老工业基地的“脱胎换骨”。
据了解,3年来落户黄金山的近百个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项目中,兴鑫科技、火炬科技、紫鑫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经投产,随后将有大约35个重点项目陆续竣工投产,预计可实现低碳产业年产值1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