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稿件作者:全永平时间:2023-03-17
□ 全永平
绿水青山是南平市最大的优势。近日,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南平市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他说,“我们把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国之大者’”。坐落于南平的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2021年,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了全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之一。武夷山国家公园是南平最亮的一张绿色名片,也是南平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抓手和底气。
南平是闽江源头、福建生态屏障,拥有“双世遗”和国家公园两块金字招牌。袁超洪介绍,南平的各项生态环境指标都保持在全省及全国前列。作为生态城市,南平始终保持定力,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着重在“扩绿”和“增长”上发力。
除了国家公园外,南平划定了4252平方公里的环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以更好地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实施了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国土绿化示范和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不断优化林分结构,五年来森林覆盖率由77.99%增长至78.89%,森林蓄积量由1.68亿立方米增长至2.02亿立方米。
早在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要求南平市“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山区特色的发展路子,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平市考察,如一股春风吹暖了闽北大地,激励着闽北人民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
生态美是南平最具优势的特色。南平市持续守护好绿水青山,坚定发展绿色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建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南平开展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典型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率先在全省开展绿色发展机制创新集成改革试点;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成为首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领跑,发布全省首个科技特派员服务规范标准,国家服务标准获批立项;成功获批全国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
2018年起,以顺昌县为试点,南平在全国率先打造“森林生态银行”,采取“分散式输入、规模化整合、专业化经营、持续性变现”模式,搭建资源开发运营管理平台,探索“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机制,由国有林场实行专业化运营增值,让林农获得长期持续稳定的收益。
近年来,南平通过整合流转、评估、担保、收储、贷款等服务职能,搭建了集森林资源管理、开发、运营于一身的平台,促进林业分散资源规模化、长期收益短期化,进一步发展完善了林业治理体系,打通了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通道,为实现“两山”转化提供了“南平样板”。
袁超洪介绍,“我们做好创新转化的文章,把绿色经济、文旅经济作为突破口,着力培育发展一座山、一片叶、一根竹、一瓶水、一只鸡等‘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南平坚持全竹利用、全链开发,近年来凭借“以竹代塑”等产业的发展,每年可增加竹农收入10亿元以上,让群众真正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2022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考察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提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牢记总书记嘱托,南平将继续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手抓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一手抓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园区建设,加强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和修复,落实二氧化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深化拓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的“南平样板”。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南平市将着力资源禀赋、大抓实体经济,夯实绿色高质量发展根基;着力推进创新引领、深化改革开放,激活绿色高质量发展动能;着力优化供给、扩大有效需求,强化绿色高质量发展支撑;着力生态优先、建设美丽南平,厚植绿色高质量发展底色;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塑造绿色高质量发展空间;着力民生福祉、提升生活品质,共享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南平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地,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南平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