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一诺千金的分量

恪守契约精神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3-14

□本报记者 王健生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3月6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并特别提出“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更是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2023年全国两会,传递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鲜明信号。

“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对体制机制的改革,是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我们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其中,特别提到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组数据清晰地勾勒出这一系列改革的力度和成效。清单管理措施比制度建立之初压减64%,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000多项,中央政府层面核准投资项目压减90%以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从60类减少到10类,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到不超过120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间从一个月以上压缩到目前的平均4个工作日以内;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去年底企业数量超过52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1.1亿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6亿户、是10年前的3倍,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优化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点多、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负责人指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从单打独斗、单个环节改进,转向部门协同、政企合作,全链条推进流程优化、服务集成、改革延伸,逐步实现从“多头找部门”“多次办理”转向“一个窗口”“一次办成”,极大提升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有效提升了企业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2023年开年以来,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各地区各部门把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去谋划、去部署,进一步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促进公平竞争,推行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便利化,扩大市场准入。

浙江明确,今年将推动全省全领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掌上通办,改善投资环境,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上海提出,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准,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持续发力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海南更是表示,加大行政审批改备案力度,推进“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建设,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完善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增强惠企政策兑现刚性和可持续性。

河北则聚焦企业最关心的供地、规划等手续,水、电、暖气等市政工程涉及的行政审批在线并联办理,并对诚信守法类企业大幅降低检查次数。

信用环境系统性改革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为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出口退税、信保、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着力点。

事实上,近10年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都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2014年推进政府信息共享,2015年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2016年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017年强化督查问责治理政务失信,2018年政府要带头讲诚信,2019年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2020年促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2021年加大失信惩处力度,2022年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我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努力一以贯之。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对于征信的需求呈现海量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质量的征信体系建设,首要的基础和前提是信用信息的充分流通与共享。

2021年12月,国务院出台《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加大了金融、政务、公用事业等相关信息跨领域、跨地域依法共享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付喜国建议,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创新产品、日常贸易交往、防范信用风险过程中,需要掌握更加全面、精准的信用信息和高质量、多维度的征信服务。

计划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采取联合办公、地方承诺等办法,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今年将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

德法并举力保“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以法治引领和护航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的共同期待,也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企业的所需所盼就是我们的所思所为。要坚持以法治建设为引领,加快诚信政府、诚信社会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一键投诉’机制,健全讲诚信、重践诺、守信用长效机制,采取超常规举措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坚决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表示,要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甘肃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名片”、最好“招牌”、最强“磁场”。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黄东红建议,加快优化顶层设计,加快出台社会信用法,完善信用法律体系。强化分类指导,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平台,融合部门行业数据,破解条块分割局面;完善分级评价体系。设计全国统一的分级分类评价方案,制定统一转换标准,强化“一盘棋”格局。

2020年初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确立了对内外资企业等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标志着以政府立法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3月1日,全国首部由市场监管部门起草的社会信用地方法规在深圳实施。这项法规突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原则,规范信用信息处理、归集等管理规定,强化信用主体知情权、异议权等权益保护,优化了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信用监管制度,为深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打造一个有利于经营主体开放透明、稳定预期、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是保证企业家、创业家安心干事创业的重要因素。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是优化营商环境一直不变的承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德法并举,提升社会诚信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按照计划报告,2023年我国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评级体系,健全营商环境评价长效机制,制定进一步提升城市群、都市圈等重点区域、工业园区等营商环境水平的行动方案,建立企业信用状况评价机制。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一个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中国,一定能让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竞相迸发,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