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涉县法院时间:2023-03-01
涉县法院持续深化执行体制改革,围绕提高结案率、执行到位率,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工作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对现行执行工作体制机制、执行权力配置中存在问题进行梳理调研,形成了以实行审执分离、优化职权配置、完善执行办案责任制、建立执行警务保障体制机制等为重点的改革方案,以“六化”执行工作机制,破解执行难题,2022年共收各类执行案件3335件,旧存39件,执结3351件,结案率99.32%,执行质效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三。
执行队伍专业化。涉县法院编制91人,员额法官31人,为了向执行工作倾斜,在原来的人员配备上又从审判部门抽调了3名年轻的员额法官和1名法官助理充实到了执行局,执行员额法官的总数量达到了7名,法官助理、书记员等辅助人员达到了40名,满足了法院执行人员占比15%的要求,执行员额法官的占比达22.58,在全市排名第一。执行干警平均年龄在37岁,优化了年龄结构和素质能力,充分发挥了中青年执行干警成熟稳健、干劲足的特点,关键时刻能冲得上、顶得住、打的赢,锻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值得信赖的执行队伍。
指挥中心运行实体化。打破一人包案到底的传统模式,以1个执行指挥中心为大脑,以3个实施团队为载体,将执行工作分为前段、后段。在执行案件前段,专门成立了执行立案窗口,对执行案件集约化立案、诉讼保全、要素式谈话,对执行案件严格把关。指挥中心发挥信息化优势,集中送达执行文书、集中查控线上线下财产线索、集中冻结查控财产,缩短了办案平均用时,提高了执行效率;在执行后段,实施团队进行精细化处理,对有财产案件进行拍卖房屋、资金扣划,对被执行人进行拘留、追究拒执罪,对信访案件集中调度等。
内外联动系统化。内部加强执行和立案、审判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执行思维前移,审执协同作战”,强化财产保全措施的运用,实现“能保尽保”,既降低了执行案件的增量,又提升了涉财产案件执结到位率,尽可能一次性解决纠纷。外部强化同公安、车管、房管等部门的外部联动,形成破解执行难的合力。
失信惩戒网络化。利用法院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政务平台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定期曝光失信被执行人,以社会压力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义务。2022年共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限制高消费2301人,分批对失信人曝光1032人,发布悬赏公告220人,督促“老赖”尽快主动履行法定义务,有8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了法定义务,维护了司法公信。
腾退房屋集约化。主要是针对网拍和以物抵债房屋不交付现象,开展了执行“腾房周”专项行动,集中干警力量进行强制腾空,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公证处监督见证执行,扩大了执行的影响力,形成了“执结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2022年共出动干警80人次,强制腾空拒不交付房屋5套,涉案标的达500万余元,打击了老赖的嚣张气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凌晨执行常态化。为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和威慑,加大了凌晨常态化拘传和搜查的力度,共拘传失信被执行人95人,搜查32次,执结了一批长期不能执结的案件,标的达300余万元。
为者长成,行者常至。涉县法院将继续充分发挥执行工作职能,坚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各项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夯实执行工作基础的同时,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扎实向“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目标迈进,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体验感,提升执行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