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岱山聚力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1-13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是我国12个海岛县之一,位于浙江省沿海北部,舟山群岛新区中部。近年来,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国家战略项目的带动下,岱山发展形势不断向好,产业结构全面重塑,正在加速形成以石化中下游及配套、油气储运贸易、装备及汽船配制造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530亿元,是2016年的3.2倍,年均增长2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5.4万元,是2016年的3.1倍。

点油成金

解锁共富新密码

从无到有,跑出“加速度”。石化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占比较高,是产值最大的工业行业。201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国家规划确定的石化基地炼化一体化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2017年,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在岱山县鱼山岛应运而生。5年时间,常住人口仅500余人的小渔村开发成为面积达26平方公里,最多时有8万人奋战的大型石化基地,打造成为我国首个、世界第二个“离岛型”石化基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目前浙石化项目一期稳定运行、二期基本建成,累计投资超1600亿元。2021年,浙石化加工原油2652.41万吨,实现产值1390.2亿元,是舟山工业历史上首个千亿级产值企业。

动能转换,点燃“主引擎”。依托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提供丰富的“化工原料库“,岱山自上而下布局石化产业链,开启发展新篇。岱山西部的经济开发区与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所在的鱼山岛仅一桥之隔,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建设是岱山抢抓国家战略叠加赋能、深挖产业集聚抱团优势、承接石化溢出效应的关键一招。现已成功引入上海卓然、瑞程等一批石化产业“链主型”项目47个。以润和催化剂项目、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试基地项目为龙头,引入企业10余家。以鼎盛石化为龙头,引入石化维保企业等20余家;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新材料产业园预计形成100亿元产业集群。

追求卓越,勇当“排头兵”。岱山先行先试,在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多个第一:建成国内最大苯乙烯蒸汽过热炉、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空分设备整体冷箱;投用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穿越长度最长的跨海定向钻;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的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是迄今世界单台重量最大的锻焊结构加氢反应器;炼油环节中,380万吨/年重整装置是目前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重整装置;对二甲苯生产能力将达到880万吨/年,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对二甲苯生产基地,基本解决我国对二甲苯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在“2021化工园区潜力10强”名单中,石化基地名列潜力十强第一名,并获评“十三五”化工园区发展进步奖。

踔厉奋发

驶入共富新航道

岱山全力以赴,聚焦石化产业建链延链强链,以石化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引擎正持续发力,谋划打造新材料产业、石化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汽船配产业四大配套产业,构建石化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大格局。

发展新材料产业。依托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内生产PX、乙二醇等大宗化学品和成品油,扩展乙烯、丙烯、芳烃等产业链下游产品品种,推进高端聚烯烃、聚氨酯、新型光伏材料等高端新材料项目建设。依托岱山经济开发区,建设新材料产业园,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和试验基地为平台,研究开发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逐步实现前沿新材料的国产化。

发展石化装备制造产业。以卓然(浙江)集成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联合上下游20余家行业领先企业,发展风机、往复压缩机、塔器、反应器、控制阀、仪表阀等石化装备。积极开发绿色产品,采用节能低耗发动机、轻量化材料、节能内燃机等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余热回收、水循环利用、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绿色工艺技术装备。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基于石化设备研发、设计、安装、运维的巨大需求,引进第三方运维企业,提供设备维护、维修和运行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发展远程检测诊断、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新业态;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评估、计量、检测等服务;发展工业管道工厂化预制、特殊材料焊接、保温架设保障、专用机具清洗等服务业。

发展汽船配产业。通过石化“反哺”传统产业,盘活岱西闲置资源。推进原有船舶企业并购重组,改造厂房招引企业入驻;以岱美汽车零部件公司为龙头,利用工程塑料、发泡材料、弹性体及高性能复合纤维材料,打通石化产业延伸至汽船配产业的通道;依托岱山东沙汽船配小镇,建设汽船配产业创新综合体,打造汽船配内饰密封件核心技术高地。

同时岱山以石化产业为联结点,加强与岱山当地社会、舟山其他工业园区以及长三角区域的联动,构建产业共同体,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加强与当地社会系统的循环链接。建立社会大循环体系,实施海上风电场工程、光伏发电项目,拓展物质、能量等的循环利用空间;区内自备燃煤锅炉、煤气发生炉所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经综合利用后返回市政工程;推进污水处理厂等基础环保设施的建设和集约共享,提升园区污染物处置能力;推进星浦未来社区、物流码头、路网等项目建设,提高园区公共服务辐射能力。

加强与其他工业园区的协同发展。利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产生的基础化工原料、中间体和合成产品,促进产业集群内各地区的协同合作,推动跨区域的产业资源、要素和创新成果互供。打造以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为核心,以金塘北部围垦区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区块、定海工业园区东拓展区块、六横小郭巨围垦区块、岱山经济开发区为承载的“1+5”空间布局。

加强与其他城市的联动合作。在浙石化投产之前,浙江仅有中石化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大榭石化两家炼油企业,岱山充分释放后发优势,实现其他城市石化产业转移与舟山本地要素禀赋的匹配之外,积极承接上海、宁波产业与技术转移转化,在更高层次上探索不同地区间跨园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协同,从而提升石化产业集群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效益,形成以宁波、舟山为核心,嘉兴、绍兴、衢州等地协同发展的炼化一体化与新材料产业布局。

共享红利

擘画共富新图景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坚持统筹规划,将石化产业发展融入全县整体的开发建设布局中,不断整合城市的社会治理资源。加强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破解海岛地区交通瓶颈问题。建立岱山医疗健康集团鱼山分院,安排学生就读高亭城区优质中小学享受同等待遇;深化校企合作,缓解企业招工难题。

促进群众转产转业。石化产业的发展新增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来了部分潜在购房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岱山房地产业的发展;通过改造、出租、买卖等形式,盘活了附近村庄的闲置土地和房屋,促进了村民增收;鼓励渔农民转产转业,经过培训融入企业,探索村民多渠道灵活就业方式。

拓展当地消费市场。发挥石化产业集群带来的人口效应,加快当地旅游、商贸、餐饮等服务业布局,促使夜食、夜购、夜娱等夜经济生态多元发力;推广文旅品牌,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提供多元文游产品;利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休闲场地,增加体育、游乐设施,提升居民消费体验。通过塑造内需驱动型经济,实现消费和产业双升级。

(中共岱山县委社会建设委员会供稿)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