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回应社会关切系统化密集化精准化

——2022年新闻发布和政务公开观察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2-12-26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图为12月23日,一架自乌鲁木齐起飞的CZ5193次航班平稳降落在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机场,雪域高原帕米尔迎来首批“空中来客”,这标志着新疆首座高高原机场正式通航。机场开通后,预计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00吨。新华社记者丁磊摄

□实习记者甄敬怡

“为应对更为复杂困难局面,我们从解决两难多难问题出发,常态化充实完善政策储备工具箱,将根据情况适时及时出台。”

“截至11月10日,全国税务系统合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7万亿元。”

“展望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回稳向好基础将不断得到巩固。”

……

回看2022年的新闻发布,我们不难勾勒出这一年经济运行的轨迹。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科学谋划了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这一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相较往年,今年政务公开回应公众关切更加系统化、密集化、精准化。系统性的信息发布背后,是政策出台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密集且及时的政务回应之外,是政府积极引导预期并跟进政策落实落细,高效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我们正确理解今年中国经济何以承压前行、行稳致远的一个角度。

系统性信息公开彰显稳的定力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今年前11个月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顶住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压力,保持恢复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纵观近一年来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从经济增长态势观察国家宏观“账面”: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二季度同比增长0.4%,三季度同比增长3.9%,走出一条V型曲线;从国际收支和财政收支来看,我国政府赤字率低、债务总体可控,稳的底盘愈发坚实。

在月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的次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一般会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阐释经济运行数据之外的政策支撑,稳定社会预期。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靠前实施《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全力以赴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和19项接续措施,实现前三季度增长3%。“推动相关实施细则早出快出、应出尽出,用改革办法加快释放政策效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9月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时,介绍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有关情况。

前期推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效应正在显现。目前,两批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2700多个,“7399亿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支持的项目大部分已开工建设,正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在1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稳增长政策进一步显效发力,在化解风险挑战中回稳向上、步履坚实。

国家“账面”背后,是产业行业、工厂车间,是市场商户、人间烟火。今年面对一系列超预期因素,各部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一系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各部委召开的专题发布会形成错落有致的“协奏曲”,拨旺政策“篝火”,照亮经济运行。

信息发布注重提升政策透明性、可预期性。“企业敢干”的前提,是稳定的预期。围绕税费支持政策,国新办前后举行三场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及时介绍通报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有关情况,持续做好扩大有效投资相关规划、政策文件及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一系列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政策发布解疑释惑工作、涉及市场主体的信息公开不断加强,为市场主体提供了稳定的政策预期和前瞻性指引。

政务回应聚焦痛点堵点密集发声。国新办召开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困难群众帮扶有关工作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等,及时回应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困难群众求职就业、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保障等问题。就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委月度新闻发布会、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等多场合密集发声、主动回应,提振市场投资信心。

政策发布系统化形成合力。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加快落地形成系统集成效应,谋划推出增量政策工具,财政和货币政策在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不稳时及时出手,并在多重目标下兼顾更高的目标信息透明度。

与此同时,政策引导也更加注重“首发定调”。例如,围绕重大战略、重要政策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和司局有关负责人一年内多次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政策吹风会,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把握政策议题“时”“度”“效”;适时推出十年成就回顾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有关工作情况,每场发布会有多相关司局左右配合,多元的发布主体带来更加饱满的信息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搞好顶层设计,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久久为功。战术上要抓落实干实事,注重实效,步步为营,一仗接着一仗打。”推动两者有机结合,也体现在这一年政务信息发布的逻辑中,既有做好长远战略谋划的政策安排,又有落实落细各项具体部署的现实回应。各类政策协调配合,长短结合、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主题性新闻发布稳定发展预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风物长宜放眼量。理解中国经济,要坚持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既要看“形”的变动,也要看“势”的累积。今年以来,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密集举行,通过更长时间轴线,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与坚实根基,将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维度的预期引导有机结合。

据中国发布App信息数据平台统计,仅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的3月份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省(区、市)举行的新闻发布活动就多达288场。

每年通过两会发布全年经济运行的前瞻性指标以及宏观政策的预期引导,在稳定公众预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14.4万亿元,中国经济一年净增13万亿元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第一次;按美元折算,增量达到3万亿美元,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今年两会期间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用历史性成就数据阐释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发展后劲和抗风险能力。在随后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多位负责人围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主题回应了各方关切。

从4月22日~9月29日,历时5个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36场“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涵盖经济发展、法治建设、生态文明、民生保障、制度完善、外交工作等多领域。约60个中央部委的省部级和司局级负责人共140余位,先后走到发布台前,向社会公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有振奋人心的成果展示:十年来,我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11.4%上升到18%以上,我国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约34%……

有坦诚直面的敏感话题:疫情冲击下宏观政策将如何有效应对?面对当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财政部门将推出哪些新的税费措施?如何评价中小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据统计,“中国这十年”36场发布会共回应媒体提问362个,其中有不少问题出自境外媒体。新闻发布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秩序和有力支撑。十年之变与十年之治的背后,蕴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和国泰民安的“制度密码”。

10月15日下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2位提问记者中有8位来自境外媒体,问题涵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增速、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等。“涉及经济方面的问题在近十年党代会的发布会上一直是记者的关注重点。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经济牵动着世界目光。”一位参与现场报道的记者表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繁荣发展的稳定性给了世界稳定预期。”

“200多个工位依次排开,低头忙碌的身影和参差不齐的键盘声相互交织……”回忆起二十大新闻中心主功能区之一——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的记者工作区的景象,许多一线记者仍记忆犹新。据了解,此次共有约2500名境内外记者报名参加大会采访报道工作。其中,港澳台记者约150名,外国记者约750名。不少外媒记者表示,希望能借此契机更全面更清晰地了解中国的未来发展和经济前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中共中央举行的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部署都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业内人士分析,大会对改革与发展理念和路径的坚持,将有效提振人们对世界经济前景的信心。

超预期因素淬炼底线思维极限思维

今年3月份以来,多个重要会议谈到“超出预期”——“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有的超出预期”。一年内的新闻发布和政务回应,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以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有效应对“突击战”、蓄力打好“持久战”。

今年3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减持人民币债券约1100亿元,为2015年初以来最大单月降幅。同月22日,人民币汇率创下近6个月以来最低。受乌克兰危机、美联储加息等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国金融市场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关键时刻,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金融管理部门先后发声,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推出相关举措稳定资本市场信心。

今年夏季,面对我国电力电量超预期增长,特别是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极端高温天气对电力保供的严峻考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和各地区、有关企业,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保电措施,及时发声回应,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度夏用电需求。

越是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越需要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形势如沸如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深刻演变。越是在复杂局面下,越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该《意见》是中央审时度势推出的重大改革举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年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完善疫情防控信息公开,统筹疫情防控信息发布工作,精准发布疫情防控进展信息,及时充分回应社会关切,以战略的稳定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突发疫情是一次对各地政府信息发布能力的检验。“广州疫情防控发布会3年来举行564场,共3166位市各级发言人出席。”44天连续举办44场新闻发布会后,12月7日广州市宣布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转入常态化发布会。主动、及时、权威、全面的信息公开助力打赢“广州疫情防控攻坚战”。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各方共同努力。“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开局、深度回落、快速反弹、持续恢复’的V型反转态势。”10月27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发力,主要指标表现好于预期,上海经济呈现出较强韧性和内生活力。

“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把中国经济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中国经济大船一定能够乘风破浪、稳健向前。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