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时评

中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惠及世界

——透过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词看新征程上的中国发展④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2-12-26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刘政

安全,是最早归来的撤侨航班;安全,是回家路上的警车车灯;安全,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安全,是能源价稳量足、冬有暖气夏有凉风;安全,是产业可靠就业稳定;安全,是制度自信定力十足……安全的背后,是自上而下的持续推进,也是上下同心的奋斗不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令人汗流浃背的热风吹过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平整的地块刚刚经过一轮收获,双季亩产1581.6公斤,连续两年达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提出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目标。这一年,也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第七年。在丰收的喜悦中,珍惜粮食、光盘行动的良好社会风气正加快形成。

——载满煤炭的无人驾驶车在锡林郭勒零下数十度的寒风中静静行驶,全国有近400处煤矿正在开展智能化建设,“少人巡视,无人操作”的智能采煤迈向常态化应用。万籁俱寂的深夜,电网运维工作者为保障供电而不懈抢修。炎炎夏日,随手关灯、尽量少用空调为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筑起全民行动的防护网。

——电话声嘈杂的办公室里,保供稳价工作者协调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保通保畅。不眠不休的流水线上,口罩曾作为最急需的防护用品被不断生产出来。现金补贴、减税政策背后,许多中小企业“扛”过了生存危机,许多家庭的主要收入者“保”住了工作。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国过去始终贯彻、未来将更好坚持的工作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系统观念认识和处理发展和安全问题,实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创新,做到以发展促进安全,以安全保障发展,实现了国家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

高质量发展,不断拉高安全的水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则保障着安全的底线。

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多项重点任务。我国社会安全已步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阶段,安全感正从社会安定向生活安心拓展。

放眼国际社会,乌克兰危机延宕发酵,新的动荡变革期已然到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家安全体系网络所包含的要素也更加多元。必须看到,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在安全问题日益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的那样,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倡导共建共享、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从善如登,万流归海。保障安全、抵御风险的道路亦是如此。向前,既有艰难险阻,更有砥砺而行。向前,既要蹄疾步稳,也应未雨绸缪。时代在变,世界在变,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也随之而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四项要求,明确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已站在人民立场作出了选择——选择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发展道路;中国已站在全球视角回应了时代之问——以和睦、合作推动全球安全。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