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系统重塑:凝聚磅礴改革合力 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2022年深化市场化改革观察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2-12-23

□本报记者王健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当前,首要的措施就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党对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披荆斩棘,承压前行,用市场化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问题,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系统联动市场主体改革深入推进

向最难处攻坚、向最关键处挺进。2022年,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部署了一系列激活发展动力的重大改革。

在2022年召开的首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保护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各类企业健康发展,一些行业领军企业已经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这次深改会更是明确,支持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加大培育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这一年,我国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2年10月,11组央企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此次签约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项目涵盖电力供应资源整合、智能制造、股权与资产委托处置等合作领域,既有央企间的协同联动,又有央地间的融合发展。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战略联盟等方式,打破企业边界,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

这一年,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以混改上市为代表的国企市场化改革正破浪前行。一系列改革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为国企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

今年1月8日,两趟首发复兴号列车从浙江台州站、嵊州新昌站开出,分别驶向杭州、温岭方向,标志着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一年,重点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越来越多民营企业进入重点行业和领域,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

改革从实际出发,从解决问题入手。这一年,我国不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项目建设,在招投标中,对民间投资一视同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前提下设立“红绿灯”,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对22个特困行业实施暂缓缴纳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有效增强企业家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数据显示,目前登记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达1.6亿户。庞大的市场主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不断夯实。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我国是否还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有各种不正确的议论,给社会信心和发展前景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对此,党中央坚决亮明态度、毫不含糊。

2022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提出“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鲜明定调: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这一年,中央政策释放了前所未有的进一步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解放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活各类市场主体的重大信号,取得明显改革成效。

协同共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蹄疾步稳

2022年1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出台。该方案围绕健全体系、完善制度、畅通循环、高效配置提出一系列试点任务,改革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管理制度、交易规则、产权保护以及分配机制等。

越是系统性改革,越需要贯彻系统观念,破解好局部和全局、重点和全面的关系。

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我国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明确,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发挥数字化在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职能的重要支撑作用,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

刚刚出炉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创新数据产权观念,淡化所有权、强调使用权,聚焦数据使用权流通,创造性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着力构建中国特色数据产权制度体系。

乘“数”而为,数字化改革通过着眼解决结构性和体制机制问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层次的、持久的动力。

一年来,国家积极支持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鼓励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方式,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严格条件、规范程序,探索解决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全面放宽。提高院士遴选质量,更好发挥院士作用,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破四唯”“立新标”,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大力促进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改革既强调系统集成,又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高度重视协同共进。

河北实施“容缺受理”“优惠地价”“价款分期缴纳”,提升土地要素配置水平和服务质量;广州数据交易所揭牌运营、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在国内首创“数据经纪人”。重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把过去“沉睡”的碳排放权盘活成为“流动资金”……一个个不断涌现的基层创新,为整体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2022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18条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借鉴。

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更加突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衔接配套、成熟定型,实现改革的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首要成果就是不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如开展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探索畅通境内外双向投资渠道的新机制新模式等。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最大程度聚合了改革正能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按照中央顶层设计要求,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支持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试点既是改革的重要任务,又是改革的重要方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彭森日前透露,我国有十几个省的要素配置化综合试点方案已初步通过审评,改革试点工作有望近期正式启动。这些改革试点涉及的多为难啃的硬骨头,通过中央充分授权先行先试办法,希望“十四五”期间取得重大突破。

清障疏堵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速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2022年4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我国将从基础制度建设、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表明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的鲜明改革决心。

“全国一张清单”。这项重大改革的第一大任务再次强调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

两个月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出台,清单事项数量由2018版清单的151项缩减至117项,缩减比例达到23%。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放开“矿业权评估机构资质认定”“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资格认定”“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等准入管理。同时,及时依法将传媒、金融、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纳入清单管理。一张合规合理、加减并举的清单,带来更多公平与开放。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我国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的一个缩影。

2022年6月,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场体系改革方面,立法、执法、司法全方位产权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完善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场制度,形成了100多万亿元经济总量、14亿人口、4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内需市场。

市场规模效应的不断显现,离不开这10年来市场体系改革的全面突破。

这一年,我国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明确价格合理区间、强化区间调控,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构建起煤价、上网电价、用户电价“三价联动”的市场化机制,破解了多年难以解决的“煤电顶牛”难题,在能源价格改革方面实现了里程碑式突破。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截至目前,全部的农产品、80%的电、50%的天然气、90%的民航旅客运输价格由市场形成,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已达97.5%。”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牛育斌在9月底有关深化改革开放新闻发布会上说。

这一年,以注册制为牵引的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6日,A股1044家注册制上市公司累计发行募资1.17万亿元,总市值达8.71万亿元。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再到北交所,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并举,突出了把选择权交给市场的本质,建立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全流程公开透明的发行上市制度。同时,坚持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绝不是“一放了之”。

这一年,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清晰界定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机制;规范省以下财政管理。2022年4月,中央深改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一改革重塑基层政府的治理模式,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下基础。

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这一年,各方面体制正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协同推进,从各方面各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践证明,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强大合力,才能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改革信心愈笃,改革合力愈强。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坚定深化改革,必将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能,以新气象新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