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与改革

做强做优数字经济要念好“人才经”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付朝欢时间:2022-08-01

□   付朝欢

数字经济离我们很近,从网约车、健康码到数字人民币,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数字经济离我们很远,相比于世界上数字经济强国,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

数字经济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数字经济人才是做强做优数字经济的第一资源。而就业市场上,数字经济人才的供需之间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打开了就业新空间。2019年4月至今,人社部先后发布了5批74个新职业,其中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新职业超过30个。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出更新更高要求,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也远远超过了人才培养的速度。相关报告显示,早在两年前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万。随着全行业数字化的加速推进,这一缺口将持续加大。

念好“人才经”要从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来系统发力。

育才。大力培养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职业人才,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就增设了工业互联网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教育部今年新增的高校本科专业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机器人工程等都与数字经济领域相关。此外,还应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识才。当前,我国数字经济顶层战略规划体系渐趋完备,需要行业与地方形成落实相关战略部署的系统合力。各地发展数字经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们也要自己先掌握数字技术、数字理论,能够慧眼识才,及时发现和培养青年人才。

引才。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广揽四方英才,引进海外人才。引才政策要与当地发展数字经济的规划相匹配,兼具靶向性、实效性和前瞻性。同时,在引才过程中保留政策的弹性,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全国层面要有“一盘棋”的思路,各地应避免引才的“零和博弈”。

留才。引进人才还要留得住人才。不仅要为数字人才提供配套公共服务等良好的物质条件,为人才打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还要发挥地方的科技特色和经济优势,建立适合其长期发展的产业生态,使得人才集聚和数字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数字经济时代没有“旁观者”。在各地构筑数字经济高地、引育数字人才的过程中,不论你我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培养数据化思维、提升数字素养,共同迎接数字文明时代。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