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宗昊 史海媛
□ 本报记者 赵庆国
近日,中国能源研究会未来能源产教融合专委会和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太行研究院”)在河北省保定市成立。此次活动以“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为主旨,标志着保定市在推动新能源领域产学研合作方面迈出重要一步。这一合作为新疆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产业援疆探索了新路径。
保定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康峰表示,太行研究院的成立,是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措施。太行研究院以“1+3+N”模式构建体系——在保定建设1个总部,布局检验检测、研发试验、技术孵化三大平台,并在新疆、山西、内蒙古等地设立N个分中心,以多元投资模式市场化推进,打造国家级固态电池技术中心。目前,保定已推动实现太行研究院合作共建成果33项,涉及央企共建、区域共建、产业共建、场景共建四个方面。
据介绍,保定作为新能源科研资源较为集中的区域,拥有光伏材料与电池、新能源电力系统、风电设备及控制三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通过“保定+库尔勒”双核驱动模式,两地将结合保定的技术积累与新疆的资源优势,共同推动储能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完善产业链条。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市长吐依坤·阿不都外力表示,通过产业、创新、人才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西部能源新格局。
在产业布局方面,库尔勒上库高新区依托960平方公里荒漠土地和年均1532kW·h/m2的太阳能辐射量,规划建设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配套的40亿度绿电项目可将工业电价降至0.3元/千瓦时以下,为储能技术应用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实践场景。在技术创新方面,库尔勒的高温、沙尘环境为固态电池可靠性测试提供了独特场景。通过与太行研究院共建极端环境试验基地,新疆库尔勒有望在储能技术验证领域形成特色优势,推动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向实际应用转化。在人才培养方面,双方将实施“跨区域人才计划”,每年选派本地技术骨干赴太行研究院研修,并邀请专家开展驻点指导。通过联合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建科研工作站,逐步建立跨区域的创新人才梯队。
此次合作,将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产教融合等方面形成示范效应:一是推动储能技术研发。两地将共同建设固态电池技术研发试验平台,为储能技术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库尔勒计划通过绿电直供、零碳园区建设,到2030年减少碳排放百万吨,为西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积累经验。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模式。保定与库尔勒共建的“技术攻关—产业孵化—人才培育”闭环体系,正在探索新能源领域“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可行路径。通过固态电池研发与制造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助力新疆储能产业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未来,随着太行研究院在新疆分中心的落地,以及库尔勒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逐步成型,两地合作新模式有望为更多西部地区提供参考,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