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江河战略”加快实施 形成人水和谐共生新格局

日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联合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启动实施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本次调水调沙将历时17天左右。图为在河南济源拍摄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现场。新华社记者 郝 源 摄

□ 本报见习记者 陈 鹰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亲自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确立了国家“江河战略”,为江河保护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情况,并就相关问题回应了社会关切。

明确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多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有效应对大江大河大湖多次严重洪涝灾害,保障了大旱之年城乡供水安全,守护了河湖安澜、人民安宁、社会安定;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节水观念、意识、措施明显转变;水资源配置格局进一步优化,水资源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河湖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越来越多河湖恢复生命、实现休养生息。

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依然是江河治理难度最大、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之一。同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对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表示,《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意见》的出台,以更大力度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对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意见》明确了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部署,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传承弘扬水文化,健全江河保护治理制度,形成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到2035年,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江河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文化繁荣发展,影响力显著增强;江河保护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水关系更加和谐。

《意见》部署了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从全力保障江河安澜、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江河水生态保护、持续改善江河水环境、传承弘扬水文化、完善江河保护治理机制等六个方面24项举措,对江河保护治理任务作出系统安排部署。《意见》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江河保护治理的全面领导,健全中央统筹、流域协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落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责任,鼓励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凝聚江河保护治理合力。

加大对重大水利工程的支持和改革力度

重大水利工程是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提升防洪减灾和供水灌溉能力,修复治理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意见》提到,要推进防洪水库、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关锡璠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将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机制跟着资金走,加大对重大水利工程的支持和改革力度,推动工程高站位谋划、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运行。

在项目谋划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领域“两重”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内蒙古河套等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四川向家坝二期等大中型灌区,广东黄茅峡水库等大中型水库,浙中水资源配置等大中型引调水,以及洞庭湖重点垸堤防等长江流域的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分别组织编制中小河流治理、区域排涝能力、水生态治理修复、水文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实施方案,自上而下谋划好相关重点建设项目。

在资金支持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了水利领域中央投资支持政策,明确了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各自支持领域。中央投资支持比例平均提高约20个百分点,支持范围扩展到新建中型灌区、中型引调水等工程类型,并将中型工程的中央投资支持比例提高到大型工程的同等水平。截至6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将水利领域年度中央投资全部下达完毕。

在制度建设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深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整装推进,要求各项目整体谋划、整合内容、整装建设、整周期维护,确保建成一个、交付一个、上图入库一个、运维考核一个。二是统筹衔接,做好防洪工程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衔接,灌区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衔接,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衔接,促进发挥综合效益。三是投融资改革,公平开放水利基础设施市场,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具备供水、发电等经营性收益的项目。例如,近期四川引大济岷、福建上白石水库等重大工程已公开向民间资本推介。

全方位提升节水水平

我国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节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而全国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我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创造了世界18%以上的经济总量。

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表示,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节水优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综合采取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工程等措施,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从2024年用水结构上看,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约62%,与2014年相比,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02立方米下降到342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30提高到0.580;工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约1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4年的58立方米降至25立方米,规模以上的火电、钢铁、石化、造纸、纺织五大高耗水工业行业节水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镇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约14%。同时,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淡化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利用量由2014年的60.7亿立方米上升到超过230亿立方米,再生水成为北京、天津、西安、大连、青岛等城市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用于工业生产、城市杂用、生态环境等领域。

《意见》对全方位提升节水水平作出系统部署。吴文庆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构建节水制度政策体系。在农业节水增效方面,建立健全科学灌溉制度、用水计量监测、农业水价政策、节水市场制度、节水技术及服务等5项制度体系;工业节水减排方面,建立健全定额管理、精准计量、循环利用、用水权交易、节水产业发展等5项制度体系;城镇节水降损方面,建立健全水预算管理、水价水资源税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再生水利用管理、节水型社会管理等5项制度体系,以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协同性,推进节水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06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2069.htm 1 “江河战略”加快实施 形成人水和谐共生新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