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同峰
基层社会矛盾有效治理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群众切身权益保护。山东省东营市突出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的理念、思路、方法贯穿各环节,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市域矛盾“外溢”的防线越筑越牢,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矛盾化解质效,积极回应了基层群众合法利益诉求。
聚焦排查“常态化”,完善矛盾化解的动态防控管理。日常排查常态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日常排查、集中排查、条块排查相结合,动态掌握矛盾纠纷,并分门别类建立台账,逐条深入会商研判,发现、甄别风险点。重点排查常态化,坚持平常拉网查、节庆期间重点查、敏感时期超前查、共性问题联合查、易发问题反复查,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疏导、早化解。信息互动常态化,建立双向、即时报送信息常态化制度,形成高效的双向感应机制,形成动态闭环的防控链条。
聚焦平台“一体化”,构建矛盾化解的市域立体体系。首先是资源再整合,促进矛盾“一揽子”解决。融合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整合下沉各类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力量,打造实体化“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服务平台,推进矛盾快速便捷化解。其次是力量再优化,凝聚矛盾化解合力。探索和规范密切衔接的联动机制,建立有迫切需求的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增强矛盾纠纷化解的实效性。再次是信息再升级,打造网上解纷“加强版”。推进信息平台与市域社会治理运行管理、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等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贯通在线司法确认、在线法律咨询、在线调解和在线立案等功能的联网工作,数据集成应用和资源共享。
聚焦制度“规范化”,健全矛盾化解的基层保障机制。完善矛盾调处化解运转机制,完善政法、司法、信访三部门协同机制,加强对基层特别是镇街、社区中心的督查调研,建立健全职能部门与矛调中心联动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闭环流转、吹哨报到、督查考核和会商研判等制度,推动四级中心规范高效顺畅运行。建立重点案件化解稳控分工机制,对重点案件,明确工作职责,厘清分工范围,实行“三级管控”,将重点案件化解稳控在基层。压实矛盾化解责任机制,建立健全责任清单,压实属地责任,有效预防和减少矛盾;压实首办责任人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压实层级责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聚焦队伍“专业化”,提升矛盾化解的业务工作能力。着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固本强基。坚持广纳贤才、着力充实调解中坚力量,积极吸纳“五老”、乡贤、法律顾问、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打造一支能吃苦、肯干事、专业强的调解员队伍。强化技能培训,着力提升调解综合能力。丰富培训活动载体,组织矛盾化解工作人员参与观摩诉前调解、旁听法院庭审、法律援助咨询、调解案例分析,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法律知识培训等活动,提升矛盾纠纷依法化解的综合能力,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系山东省东营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本文系2024年度东营市党校系统计划研究项目重点课题《东营基层社会矛盾新特点及有效治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2024ZD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