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帅 王佩
高校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肩负着培育学生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使命。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融合发展,既是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紧迫需要。
高校思政教育中生态文明观培育的价值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青年学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其生态文明观培育效果直接关系美丽中国愿景能否顺利实现。高校是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展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和担当,及时整合当前育人工程、育人载体和育人资源,探索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的途径和方法,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高校思政教育肩负着培育学生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使命。思政教育具有塑造价值观和引导行为实践的育人价值,理应成为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的重要依托。2023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加快形成全民生态自觉。”青年学生是生态文明观培育的重要对象,将生态文明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各方面和全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生态认知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激发学生生态文明实践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培育学生生态文明观也是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的必然要求。中国青年应具备“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视野,争做生态文明观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高校通过思政教育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观,能够增强学生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高校思政教育中生态文明观培育的现状
课程体系结构衔接不畅,彼此之间关照不足。“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是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事实上,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生态文明观培育缺乏协同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尚未形成完整闭环、互相关照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阻碍学生形成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观。
课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仍以理论讲授为主。高校在生态文明观培育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讲授方法,过程中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引导学生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为自觉。
课外实践教学相对薄弱,特色生态实践缺乏。生态文明观的培育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实践教育、行为能力教育。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生态文明实践教学活动较少,学生缺乏亲身体验生态环境治理的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师培训机制尚存不足,师资队伍有待加强。部分思政教师自身生态文明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深入系统地开展生态文明观培育。同时,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培训机制不健全,导致教师对生态文明观培育的认知和认同不够,严重制约生态文明观培育的效果。
高校思政教育中生态文明观培育的路径
优化“植入式”课程体系是培育生态文明观的基础。高校要优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既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生态文明观培育主阵地作用,又要将生态文明观有机植入“课程思政”,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高校亦可专门开设“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选修课程和学术讲座,但要注意各课程内容的衔接,形成系统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
创新“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提升培育效果的关键。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生态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运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体验生态决策过程;开展主题研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态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通过AR/VR/MR技术创建沉浸式、体验式生态文明观培育场景,借助虚拟情境和交互式投影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强化“在地化”实践环节是巩固培育成果的保障。要更加注重生态体验式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属地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如校园与城市的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资源考察活动,参观当地自然保护区、环保企业等,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加强“智慧型”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培育质量的前提。好的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知识、生活、育人的多元智慧,善于发掘所教授课程中的生态文明要素。高校应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参加生态文明专题培训,邀请生态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进校园开展讲座和交流,建立思政教师与生态文明相关专业教师协作机制,形成生态文明观培育合力。
【作者陈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王佩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HIT.HSS.202315;2024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4GXJK049;2024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2024GXSZ09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