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

以高质量党建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 李多彦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呈现出乡村经济提质、文化繁荣、生态优化的立体发展格局,而这一过程离不开党建的引领。如今进入乡村全面振兴阶段,更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作为核心驱动力,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从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五个维度出发,形成“五位一体”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范式,切实将党建引领从政治优势转化为实际发展优势。

以高质量党建强化乡村治理效能

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构建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性工程。立足于乡村全面振兴视角,乡村治理效能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秩序及民生发展水平,高效的治理体系有助于增强乡村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群众主体意识、推进社会和谐稳定,而这些都是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支撑要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对此,村党组织需发挥核心领导功能,严格按照新时代党建总要求完善村委组织架构,巩固党的领导在乡村发展中的决策核心地位,同时积极探索“1+N”组织体系,在吸收青年党员、退休党员等有生力量的基础上发展专项党小组,确保党建工作嵌入乡村治理各个领域。

与此同时,进一步优化乡村基层党建参与治理制度,设立党员责任制,要求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主动参与乡村治理,还可借鉴城市网格化治理经验建立“党员责任区管理制度”,按照自然村落划分治理网格单元并委派党员专门负责。乡村基层党委也要同步开发“党建+治理”数字化平台,利用数字平台对党员参与乡村治理的服务水平进行追踪,切实将党建组织力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基层党组织依托政治引领优势参与产业发展,助力产业组织创新、产业要素整合等,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搭建良好的发展框架。在产业组织创新视角,以党支部为领导、合作社和个体农户参与的协同模式,可以破解传统个体农户生产经营的碎片化问题,引导乡村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如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党委牵头成立了家庭农场合作社,并鼓励本村家庭农场形成产业链,实现集体经济大幅增长。

在产业培育视角,党组织可借助党员带头、组织带领的机制主动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如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推出党建引领文旅发展模式,由党委负责统筹文旅发展规划、党支部搭建乡村主体与旅游企业的交流平台、党员示范引领参与文旅资源开发,最终培育出每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的文旅产业集群。在产业品牌建设视角,基层党组织可印发产业品牌建设相关宣传册,并安排党员干部在村活动中心开设商标注册申报等相关知识培训,引导经营主体依规注册经营执照和商标。

以高质量党建增进乡村民生福祉

发展为了人民,乡村全面振兴的成果也应由全体农民共享。在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升乡村民生福祉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建立起惠民政策落地与监督、民生保障长效提升的双轮驱动机制,切实为农民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惠民政策执行方面,村级党组织可建立政策宣传与执行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引导惠民政策落实到农民生产生活中,如村委可以建立政策宣讲小组,着重为村民介绍农业生产补贴、小微贷款红利政策和养老医疗保险等政策内容。同时,村委要建立惠民政策监督核查小组,监督惠农资金发放、惠民项目推进等情况,利用村委宣传栏公开这些信息,保障村民的知情权。

在民生保障方面,基层党建可与公共服务形成良性互动以推动服务保障的落实。如甘肃省寺沟村在过去是较为贫困的农业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当地村民难以及时接受医疗、养老等服务保障。当地村委聚焦该问题推动党建与民生协同工作模式,入户宣传养老、医疗保险政策,并为老年群体提供上门辅助办理服务,使得当地的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以高质量党建促进乡村生态宜居

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并非简单的“种树刷墙”,而是要促进乡村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处,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基础。乡村生态宜居建设中,乡村基层党组织可通过发挥综合服务效能参与绿水青山的保护与治理。如基层党组织可以建立党员绿色发展先锋队,并系统性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家园”专项服务行动,在利用党建宣传渠道向村民宣传乡村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同时,亲身参与乡村环境维护工作,如实施厨余垃圾无公害管理、巷道网格化保洁等,以党员带头、激励村民参与的形式形成积极的乡村环境保护格局。

针对乡村农业生产场景,村党委需带头创建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如设立党员示范田并推广使用有机肥、农业废物回收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再指导其他农户参与绿色农业生产,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基层党组织还可建立乡村生态监督工作机制,定期安排党员开展生态巡察,着重对村中企业排污问题、农业生产废物处置等领域展开排查,同时鼓励村民参与生态监督并为其提供举报渠道,促进生态共治格局的形成。

以高质量党建营造乡村文明风气

文明乡风建设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其建设水平关乎乡村文化繁荣及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基于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可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文明创建效能,以党的思想培育乡村文明基因,为文明乡村建设注入动力。乡村基层党组织应严格落实党内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党课以系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着重强化党员对党关于乡村振兴方针政策的学习,锻造一支政治素养过硬的党员队伍。

在此基础上,定期安排党员在村民议事厅、村活动中心等场所进行政策宣讲,以典型乡村建设案例引导农民群众理解乡村振兴政策内涵,激发村民对政策的认同。如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延续改革精神传统,每年定期在村中开设“改革精神大讲堂”,讲解最新发展政策等内容,让改革精神在村民群体中代代相传。在乡土文化培育层面,乡村基层党组织可通过党员带头机制支撑和培育乡村文化团队,如江苏省永联村党委扶持成立了一支农民管弦乐队,专门围绕乡村发展主题展开艺术创作和表演,如今已成为江苏一支有名的商演乐队。在文明新风建设层面,村党委可创新治理机制以涵养乡村文明生态,如评选“文明家庭”“乡村道德模范”“文明乡贤”等,为广大村民树立典范,推动文明乡风的形成。

高质量党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引擎,其通过强大的引领力和组织动员力为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实施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和坚固的组织保障,为各项乡村发展政策的落地筑牢根基。展望未来,伴随乡村全面振兴纵深推进,党建仍将持续发挥综合服务优势,协力绘制一幅治理体系完善、百姓生活富足、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乡村蓝图。

(作者系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委党校教师)

2025-04-25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1284.htm 1 以高质量党建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