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

探索新时代高校榜样文化育人实践路径

□ 杨柳青 魏超

高校榜样文化是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关键内容,具有思想引领、价值引导、行为示范等积极作用。将榜样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推动新时代高校榜样文化育人内涵式发展,用榜样文化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不断提升高校榜样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青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明晰高校榜样文化育人目标为先导。榜样文化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有机构成,用榜样的事迹和精神激励学生、感召学生,通过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生认识榜样、认同榜样、学习榜样,进而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奋进之志。一方面,准确把握榜样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功能,明确榜样文化在育人过程中润物无声地进行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行为引领等作用,重视并加强榜样文化育人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将榜样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与课程、科研、实践、网络等育人体系相互贯通、有效衔接,不断丰富榜样物质文化、榜样精神文化、榜样制度文化,切实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涵育良好品行、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丰富高校榜样文化育人资源为基础。加强和改进高校榜样文化育人工作,需深入挖掘榜样文化的育人潜能,不断丰富育人资源,为增强高校榜样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供坚实支撑。第一,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寻找榜样故事。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榜样人物,他们的具体事迹和精神虽然不同,但都是每个时期社会主流价值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蕴藏着深厚的育人价值。通过集中展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七一勋章”“八一勋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榜样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感悟榜样精神伟力、点燃强国报国情。第二,培育、选树校园榜样。通过开展大学生年度人物、三好学生等优秀学生评选表彰活动,发掘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榜样,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向上向善。第三,善用校史馆、档案馆等各类校内资源,发挥校史、校训、校歌和校园建筑景观的育人作用,同时利用革命博物馆、党史人物纪念馆等校外资源开展榜样文化育人工作,不断增强学生对榜样人物的心理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

以创新高校榜样文化育人方法为支撑。加强榜样文化育人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需要,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其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榜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用榜样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课堂教学提供内容支撑,通过开展探究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学习榜样。其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榜样文化育人活动。常态化举办以学习宣传榜样为主题的校园音乐会、情景剧、舞台剧等文艺活动,开展榜样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身边榜样”汇报等活动,将榜样文化嵌入校园文化活动,借助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精神的认同。其三,丰富实践学习活动。榜样文化作为一种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育人力量,既要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中引导大学生提升榜样认同,也要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促进将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达成榜样文化以知促行、以行践知的育人目标。

以优化高校榜样文化育人机制为保障。提升高校榜样文化育人工作实效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工作,亟需通过优化工作机制,确保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实现榜样文化的育人目标。一方面,完善合力育人机制。开展高校榜样文化育人工作,离不开高校、政府、社会等育人主体的通力合作,通过完善榜样文化合力育人机制,明确不同育人主体的分工,高校负责榜样文化育人的实施评价、政府负责政策制定和资源调配、社会负责提供各类资源支持,各主体间紧密协作、协同发力、优势互补,构建起榜样文化育人共同体。另一方面,健全质量保障机制。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优势,通过采集、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参与活动等各类状态数据,生成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报告,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育人效果评价,为丰富育人资源、改进育人方式提供支撑。推动以评价促建设、促改革、促落实,在“实践—评价—改进—实践”的动态循环过程中,充分发挥榜样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积极作用。

提升高校榜样文化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夯实立德树人成效的应然之举,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现实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基本原则,以满足学生的价值期待和学习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榜样文化全方位多维度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借助优质的榜样文化资源、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增强榜样文化育人的广度和深度,潜移默化地发挥其示范、激励、引领作用,达成榜样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目标,使学习榜样、争做榜样成为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者均系武汉理工大学讲师;本文系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智媒时代大学生榜样认同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XS202402)

2025-04-25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1282.htm 1 探索新时代高校榜样文化育人实践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