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专题

园区更新改革推动“老园区”焕发“新生机”

——青岛市即墨区“一园一策”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创新案例

产业园区是集聚产业项目、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经济环境变化、招商引资难度逐步加大、土地环保等资源要素收紧,产业园区不同程度呈现功能“退化”现象,造成工业土地资源紧缺、园区土地大量闲置低效的局面。围绕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即墨区主动推进“园区更新”改革,大力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开辟“一园一策”发展路径,创新8种改造模式,实现园区产业更新、空间更新、功能更新等综合效益,带动“老园区”焕发“新生机”,走出一条以改革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在经济开发区,通过“瘦身强体、聚焦主业”模式,以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园区经济发展活力,即墨经济开发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评价中位居132家省级功能区第1位。在汽车产业新城,通过“龙头引领、强链延链”模式,以整车项目带动汽车制造产业发展壮大,汽车产业新城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汽车产业功能区,产值突破千亿元,占全市汽车产值的75.5%。在金山工业园,通过“资本参与、二次开发”模式,拓展出可容纳150余个项目的发展新空间,园区满产税收达到改造前的100多倍,土地效益实现裂变式倍增。在科技创新园等传统园区,通过“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模式,盘活工业用地500余亩,46家纺织企业经过工业互联网改造,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在怡发龙山产业园,通过“存量挖潜、园中建园”模式,引导民企自建小型园区,土地集约率和使用效益大幅提高。在都市产业园,通过“专业运营、工业上楼”模式,引进国内规模最大的产业园区运营领军企业——联东U谷,利用低效用地建设多层工业厂房,在原本仅落户一家传统企业的土地上改造出可容纳50余个项目的新园区。在蓝谷高新区、陆港新城,通过“平台支撑、联动发展”模式,以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等优势平台为依托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通过国企主导多方合作的“园外建园”飞地模式,实现了优质资源要素跨空间整合。

八大园区改造升级模式全面激活园区经济发展动能,推进了重点项目落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传统园区转型升级的“即墨方案”。

2021-12-30 ——青岛市即墨区“一园一策”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创新案例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6252.htm 1 园区更新改革推动“老园区”焕发“新生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