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贵港市坚持发挥深化改革关键作用,着力抓好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优化营商软环境、壮大产业集群、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改革工作,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8.1亿元,同比增长1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7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5%,增加值增长10.7%;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2%。
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推动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展委托招商、市场化招商、标准厂房招商、行业协会招商,着重引进一批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今年以来,全市累计签约工业项目142个,总签约额为44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14个。全市纳入自治区签约“三企入桂”库项目170个,项目总投资1541.7亿元,截至8月资金到位总计约255.98亿元,累计到位资金率16.60%。累计完成“双百双新”项目投资21.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9.3%,有力积蓄了工业发展动能。一批汽车、电动车、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项目落户,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目前共有新兴工业企业124家,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被自治区定位为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上半年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8亿元,同比增长4.5%。全力做好服务工作,落实园区、土地等要素以及项目落地建设的保障工作,推行项目联合预审、容缺审批、并联审批,不断加快项目落地,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21.4亿元,完成量排名全区第五。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园区机构、人事人才、财税、审批、薪酬、绩效等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园区运行效率。着力打造十大特色产业园,推进园区“八个一”建设工程,打造宜商、宜产、宜居、宜游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今年以来,推进园区项目228个,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26.4亿元,建成标准厂房86.3万平方米,已完成自治区今年下达目标任务数的90.8%。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创新,大力培育绿色智能家居和高端板材、新能源(智能)汽车及电动车、纺织服装、绿色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化工、机械制造三个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板材加工全产业链体系,全市人造板产量占全区比重超过30%,成为“南方板材之都”“时尚家居之都”。在爱玛、雅迪等5家电动车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下,100多家电动车企业落户贵港,零配件本地配套率超过80%,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集聚地。桂平年生产休闲运动服装超过2亿套,大湾区生态科技纺织园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国(贵港)纺织服装时尚新区初步成型。
着力打好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两张“王牌”,推动“马上办”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持续推行“市委书记服务企业直通车”“市长服务企业接待日”“厅级领导挂点企业联系服务”等机制,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贯彻落实各级减税降费政策。自2019年以来,累计协调解决企业提出的问题800多个,降低企业成本约84亿元。贵港市全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获评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荣获“2020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称号,企业投资环境满意度连续三年排名全区第一。
着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建设贵港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究所,助力广西第二汽车生产基地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13个,企业和高校合作建立自治区级院士工作站4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推动9家企业进入自治区“专精特新”培育库(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8家)、4家企业申报国家“小巨人”,且已有1家企业获得认定。扎实推进绿色体系建设,今年以来,推动3家企业申报2021年工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广西国宏智鸿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第三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项目。着力抓好重点用能企业以及“双百双新”、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工业项目节能管理,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81.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