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构建“五大体系” 助推乡村振兴

贵港市聚焦组织聚力、风貌塑形、产业振兴、文化筑魂、乡村治理等五大体系构建,全力做好塑造乡村“形、实、魂”大文章

近年来,广西贵港市坚持以改革破题、以创新制胜,聚焦组织聚力、风貌塑形、产业振兴、文化筑魂、乡村治理等五大体系构建,在聚力发展塑造乡村“形、实、魂”上敢于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助推乡村振兴。

“聚人”组织,推动乡村振兴全员“动”起来。一是实行市、县、乡、村、屯五级书记亲抓乡村振兴,市领导包县市区、县市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屯、屯级党支部书记包户的包干制,成立乡村风貌和农房管控等11个专责小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创新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活动,确定“一镇一标杆村”数量达115个,1200多家企业和商协会与行政村结对帮扶,捐款约1.64亿元,100多家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出台贵港市农村实用人才评选认定管理实施办法,对乡土人才实行分类分级评价、认定、颁证,从985、211高校引进研究生、本科生近20人下沉乡村,实行政企合作,覃塘区选派企业专业设计人才挂职分管乡村振兴工作。

“塑形”规划,推动乡村风貌“美”起来。坚持以规划为引领,聚焦农房管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清三拆+五小”建设,推动乡村风貌提升。一是邀请专家团队编制《乡村风貌提升建设管控实施细则》,派遣驻点设计师驻村指导施工,严格执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强化农村建房办证、带图报建、违法建设查处过程监督,有效去存量、控增量。二是出台《贵港市土地整治实施方案》等政策,创新开展“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风貌提升”竞争奖补活动,形成土地综合整治责任机制、考核机制、投资机制、指标分成及奖励机制,有序释放土地红利。三是大力实施“三清三拆”和“五小”(小菜园、小游园、小公园、小花园、小果园)建设美化村庄环境。目前,全市开展“三清三拆”村屯8401个,清除池塘、沟渠淤泥30,277处,拆除乱搭乱建7827处,拆除农村危旧房44,918栋,个别县区“五小”建设基本实现所有村屯全覆盖。

“做实”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强”起来。坚持问题导向,运用改革思维,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夯紧乡村振兴之“实”。为解决农业产业发展土地瓶颈问题,贵港市率先在全区探索建立“土地身份证”机制,创新“土地预流转”模式,建立“确权确股不确地”农村集体土地改革模式,创建广西第一个县级村集体经济孵化器和集体产权交易中心。积极探索推进农业产业联营体改革,以联排的土地(或设施农业)为基础单元,把该片土地的农户组织起来,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进行日常生产管理,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农业产业联营模式。通过“土地整治筹一点、闲置资产盘一点、筹资筹劳捐一点、招商引资引一点、涉农资金筹一点、上级资金筹一点、以奖代补补一点”的“七个一点”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筑魂”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活”起来。以“荷美覃塘”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为重点,形成完整的藕荷产业链条,“覃塘莲藕”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在房屋立面改造中,突出岭南建筑风格,展现“白墙灰瓦大坡顶、硬山平脊镬耳墙”的“壮文化”特色建筑风貌。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扶持农村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港南区冲口屯结合原有的舞狮习俗,打造“舞狮”文化,专门组建了青少年龙狮队,先后在国际、国内舞狮大赛中获冠亚军奖项。

“自治”治理,推动乡风文明“提”起来。制定《贵港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实施方案》《贵港市乡风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在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实行项目行政经理负责制,在每个村(社区)成立一个临时党支部和一支党员突击队,形成“党建作引领、屯务有人管、致富有带头,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贵港屯级版“枫桥经验”,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全市已组建屯级“一组两会”3278个,覆盖率83.8%。截至目前,调解矛盾纠纷915件,调解成功870件,成功率95.1%。为推动移风易俗,港南区冲口屯建立“美德银行”,村民作为“储户”,将移风易俗、孝老敬亲、好人好事、村屯志愿服务等项目积分进行存储,村民凭积分兑换各式用品。

本版稿件由龚成钰、陈晓云、潘婷婷采写,图片由贵港市政研室提供

2021-09-30 贵港市聚焦组织聚力、风貌塑形、产业振兴、文化筑魂、乡村治理等五大体系构建,全力做好塑造乡村“形、实、魂”大文章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3464.htm 1 构建“五大体系” 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