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蕴璨 杨渊龙 郑杳勤
曹操《求贤令》有言:明扬仄陋,唯才是举。深圳市福田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区之基、转型之要,打造“引才、聚才、育才、留才”全链条。福田区人力资源局会同人才工作局,在探索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搭建更具引力的人才集聚平台、出台更加精细的人才政策支持、强化更加全面的人才保障等方面下硬功、出妙招、求实绩,推动各领域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着力引才
打通引聚英才“活水渠”
打造品牌,形成聚才轰动效应。福田区连续11年组织辖区重点企业赴武汉、长沙、杭州、成都等高校密集城市开展“优才中国行”校园招聘品牌活动,先后吸引25所国家重点大学近16万学子参加招聘会,为辖区800余家企业引入优秀大学生3.3万名,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连续13年组织辖区重点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品牌活动,进行现场招聘和主题形象展示,展会期间多次接待国家部委、市、区领导视察,充分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形象,2019年荣获组委会颁发的“最佳展示奖”。
改革创新,推动引才秒批即办。福田区在职人才引进和毕业生报到全面实行“秒批”改革,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实行线上无人工干预、系统数据比对自动审批,大幅简化申报程序。同时,创新推行政务服务“四办模式”,即智慧政务“马上办”、服务事项“一窗办”、非关键材料“容缺办”、便民服务“延时办”,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2020年1月~10月,共办理人才引进业务近4万人。
强化政策支撑,提高人才引进动力。为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汇聚福田,福田区委、区政府颁布了“福田英才荟”升级版,加大人才输入支持力度、加大人才成长支持力度、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等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2020年,福田区人力资源局发放了高层次人才奖励支持、全日制博士人才支持、人才资质奖励支持、院士工作站发展支持、博士科研机构发展支持、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等各项人才补贴。
优化服务
构筑人才成长“加速器”
搭建载体,专业化聚才。福田区以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机构集聚区为目标,在位于市中心的汉国城市商业中心设立超1万平方米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计划于2020年12月22日开园,引进10余家全国顶尖、世界一流的猎头企业进驻。
挖掘资源,抓平台育才。福田区通过政策宣传、整合资源,引导和推动辖区创业平台完善管理、优化服务,不断提高区级创业孵化基地滚动孵化能力,动员组织开展市创业孵化基地申报工作。一方面,做好政策解释和沟通衔接,仅2020年,就已认定25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另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资助力度,2020年已向6家新设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发放资助320万元。
着眼未来,抓实践育才。福田区每年安排实习补贴资金,扶持辖区重点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有效发挥大学生实习基地人才培养作用,实现企业人才储备、大学生就业“双赢”,2020年以来,已新增26家企业实习基地。目前,全区共有大学生企业实习基地53家,其中纳税过亿元企业10家、总部企业31家,上半年共引进优秀大学生498人。
立足岗位,抓技能育才。福田区开展区内企业职工适岗培训补贴申报,2020年以来,1128家企业提交培训计划,拟培训员工总人数达47,524人。联合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政策宣讲服务,探索建立港澳工匠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培养一批“未来工匠”。扎实推进“粤菜师傅”工程,联系市级培训基地,通过重点项目资助,扶持辖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审批通过中式烹调师培训计划企业7家,培训中式烹调师446人。
实干兴邦,以事业留才。在深圳市各区率先出台《福田区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措施》,为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进驻区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初创企业提供补贴,对年审合格或新认定的区级创业孵化基地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出台《福田区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福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聚焦创业扶持政策,着力降低创业成本,提升创业成功率,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2019年通过赛格众创空间、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等创业孵化基地引入港资企业19家,吸引港澳居民来福田就业创业130余人。
深化改革
搭建湾区人才“生态链”
降低税负水平,建立国际化薪酬制度。福田区在全市率先落地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开展省、市平台权责清单配置及系统测试首批试点,并已完成全市首批发放。同时,针对满足条件的境外人才,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并对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目前,福田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已开始申报。这一政策使在深圳市工作的境外人才实际的税负水平大幅降低,有力推动福田区境外人才薪酬、评价、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对外籍和港澳人才形成空前的吸引力。
完善配套服务,提高港澳创业者待遇。福田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局,迅速出台共建创新创业优质生活圈行动方案,实现港澳居民在福田就业创业享受市民同等公共服务;将港澳青年创业就业纳入绩效考评,鼓励和引导港澳居民在辖区就业创业,在街道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专区设立“港澳居民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一对一”精细化服务。
推动机制创新,提高人才执业便利度。2019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广东省签订部署合作协议,将扩大粤港澳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互认范围、推动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便利执业纳入议事日程。目前,福田区以加强企业联动为抓手,为此项机制落地铺开做好前置准备。例如,对境内辖区企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境外人才在境内就业的认可度,加强境外人才来深工作意向;鼓励境外企业提高对内地执业资格认可程度,探索以主管部门、产业协会为推手,在医疗、教育、建筑等相关行业重点企业中推广境内外企业间执业资格互认。粤港澳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互认机制的推进,将为港澳金融、建筑、规划、专利代理等领域专业人才经备案后在自贸区内提供专业服务提供开放通道,有效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创新。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据福田区人力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作为展现深圳改革开放成就的城市中心区和主客厅,福田区未来的发展更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助力。福田区将继续推动人才培养与引进管理体制改革,全力打造“与全球标杆城市中心城区相匹配的新时代福田2.0版”。
(本文配图由福田区人力资源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