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 伟
今年来,江苏省徐州经开区大黄山街道始终把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以系统集成为方向、以信息化为手段,稳步推进“1+4”机构改革。当前,区域内产业集聚不断凸显、城镇面貌大为改善、社会治理更加有序、人民群众愈加幸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实体经济持续壮大
改革提高了服务效率,也拉近了政府与企业的距离。“在服务项目上,借鉴网格化管理模式,组建由班子成员带队的工作专班,为企业行政审批、项目建设、投产达效等环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大黄山街道党委书记郑再武介绍说。
今年,大黄山街道共承担省、市重大产业项目23个,总投资36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7.1亿元。街道上下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死盯节点,全力协助徐工港机等9个项目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加快推动徐工特种起重机械、开沃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等11个项目建设,切实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扩投资、增后劲。
区域集聚不断增强
城镇形象焕然一新
“今天上房,我是第一个,可激动呢!我两套房子都抽好了,一套是14楼,一套是3楼。新房子质量、环境都比以前好太多了,还有幼儿园,我们一家很满意!”提起新房子,拆迁户郑肖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改革催生了内生动力,也加快了城镇化步伐。随着大晶圆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亿吨大港金山桥作业区开工建设,高新路北延等路桥项目竣工通车,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棚户区改造也在加快推进,随着荆山一期等3处安置房先后交付使用,845户群众喜迁新居,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启动硅科技小镇,小镇核心区完成征迁,土地已摘牌,小镇会客厅力争年底竣工,通过省级特色小镇首年考核,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改革红利加快释放
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改革节约了行政成本,也提升了效能,政府有更多时间精力为百姓谋福祉。“之前吃完晚饭都没地方去,现在森林公园开放了,我们每天晚上都可以来转转,不但能锻炼身体,心情也好了!”前王村村民刘阿姨说。
近年来,街道先后取缔“散乱污”企业136家,各类堆场、碎石场16处,根治黑臭河道3条,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不仅如此,街道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修复,稳步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大黄山森林公园、荆山宕口山体覆土绿化、小黄山山体生态修复,开发区高级中学通过验收、西朱中学二期校舍建成使用,2个村级综合服务大厅和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城市天际线更加靓丽的同时,群众幸福感也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