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成霞
通过典型治理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重要传统。“莱西经验”是原莱西县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经验总结和实践集成,其基本内涵是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强化整体功能;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村级民主政治配套建设,启动内部活力;以集体经济为依托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视察工作指出,“发端于莱西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莱西经验”最大的功绩是确立了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其实质就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为广大农村发展确立了“主心骨”。“莱西经验”之所以常青,既是基层党组织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也是群众自下而上自发创造的典型智慧,穿越农村发展的不同历史场景,历经岁月洗礼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基于乡村政治需要的经验集成
改革开放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活了农村资源沉睡已久的生命力和农民的创造力,为“莱西经验”的诞生提供了制度和社会空间。“莱西经验”的塑造是内生力量主导、外在力量推动的经验继承,是农村形势、群众诉求、基层党组织、中央部委等多种因素催生的结果。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生产机制的不断调整,农村党组织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家始终有社会动员的需要,而社会动员又需要典型示范,这无疑为“莱西经验”的产生、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外在的机会空间。
“莱西经验”之所以能成为农村治理众多经验中的典型经验,就是由于其本身实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及时回答了历史之问,实践了时代之责,解决了中国广大农村思想变革之际,农村发展究竟要不要党支部的问题,农村党支部如何有效开展工作的问题,广大群众发家致富要依靠谁的问题等。
“莱西经验”以其及时有效的历史答案与实践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其典型经验的生命力。同时,外来的政治因素也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在国家政治动员背景下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始终有为中央提供典型经验的责任与动力。同时,典型本身具备包容和开放的潜质,使之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就“莱西经验”而言,其基本内涵与外延会随着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而变化,但其最为核心的本质从未改变,即农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凝聚群众、领导群众的核心作用,解决党的建设、党的领导问题,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凸显地方经验的国家组织效应
经验塑造的过程,是一个历史演绎与借鉴的动态过程。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是“莱西经验”的成功密钥,为地方经验的行稳致远、实践之树常青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地方政府试图通过体制内自下而上的努力达成自下而上的政策动员目的,这符合广大乡村治理普遍的运行规律。
多年来,莱西始终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强化整体功能,解决了广大农村工作中普遍存在的 “断层”“断链”“断档”问题。莱西在“要不要党的领导”的问题上,鲜明地提出了党支部是村级组织建设的领导核心,在“如何实施党的领导”的问题上,明确提出了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形式,是党领导下的自治;在“如何保障党的领导”的问题上,强调提出了党支部要把发动和组织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商品生产,壮大农村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在农村思想变革之际,由谁来领导农村发展的观念摇摆之际,莱西及时地提出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最优方案,解决了农村发展要不要党支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生动诠释乡村治理的群众智慧
从“莱西经验”内在演变过程看,经验禀赋是其常青的合法性基础。组织群众、尊重群众伟大创造是乡村经验持久繁荣的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增进民生福祉是乡村治理的根本目的,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必须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莱西的改革创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探索集成过程中,群众的首创精神得到了尊重,人民的创造力极大迸发,人民不只是经验的见证者,更是经验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莱西县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实践探索,彻底消除了村党支部跳“光杆舞”的现象,发展成为人人参与的“广场舞”。“三配套”改革之所以破土而出,是人民群众鼓足勇气推动的;其经验和做法之所以巍然成型,也是人民群众率先敲开大门的。“莱西经验”正是有了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奋力创造,乡村改革才走的稳健扎实,不断实现突破与进步,取得国家典型经验的非凡功业。
顺应群众需求主动作为,正是“莱西经验”的最鲜明特征。打造乡村治理的新格局,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要诚心诚意、实打实做。拓展“莱西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紧紧依靠群众,必须始终与人民一道,敢想、敢闯、敢试,不放空炮,不摆花架子,真真切切造福民众。新时代,乡村治理要善于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善于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使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意,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