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娟 李 娜
探索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莱西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青岛片区的重要区域,必须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积极探索,走出新路。为贯彻落实好“突破莱西攻势”的部署要求,本文结合山东省莱西市实际,概括了当前莱西集体经济现状及对新路径的探索实践,探讨了莱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从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完善政策扶持、加强监管、坚持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莱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激发内生动力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莱西市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有效地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强化党建统领,建设专业型党支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党员作用,结合2019年青岛市委提出抓镇促村的工作思路,力推全面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以组织融合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优化。该市大胆创新,打破就村抓村的路径依赖,为提升基层党组织整合资源能力,重塑农村组织领导架构,成立了专业型党支部。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做出突破,全市全部镇办社区和重点村庄都成立了产业发展党支部,着眼强化组织引领能力。在新村下设产业发展党支部,将有产业发展技能的党员划分至该党支部,通过示范引领、精准帮扶、开展培训等形式,引领区域内产业发展工作。
因地制宜地促进土地流转,推广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个体农户和村集体“双增收”。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也是发展集体经济最大的资本。在充分盘活利用土地资源上,莱西市各级政府都进行了不少的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莱西市南墅镇东石格庄村针对农民种植效益低、土地流转价格低、村集体参与度低等问题,东石格庄村运用土地流转新模式,把农民分散的土地聚集化、模糊的产权明晰化、集体资源市场化,明确了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者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收益。
首先,在村内矿坑复垦的170余亩土地上由村集体发展高效农业,见效后又以每亩510元的价格,鼓励村民将自家土地交付到村集体手中,仅此一项便促进村民增收近20万元。在村集体的推进下,土地规模达到540余亩,规模化运作的雏形基本形成。村集体还将合作社收益按照3:3:4的比例进行分配,即当年收益的30%作为土地流转农户的分红,30%作为第二年生产发展所需农药、化肥、人工等项目的投资,剩余40%则作为村集体收入。
其次,把农民的土地搞活后,结合村合作社在支付流转土地固定租金的同时,又优先招收土地入股的农户按照每人每天70元的工资到园区打短工,也可以按照每月2000元的基本待遇长年受雇,使其在得到土地租金、收益分红的同时,还能得到务工收入,实现了农户和村集体的“双增收”。
镇村联动搭平台
多措并举走出发展新路子
农业合作社服务农业、植根农村、贴近农民,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真正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解决一些合作社发展能力弱、市场竞争能力差的问题,近年来,莱西市各级党委政府不断探索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良性发展的新路。
在中国社科院相关专家指导设计下,莱西市院上镇党委、政府结合葡萄产业布局,为避免合作社之间同质化、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镇党委发挥龙头作用,牵头成立了院上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新村合作社和产业链相关的56家骨干合作社进行了吸收整合,镇村联动,搭建了葡萄产业发展的新平台。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镇联合社对内将全镇种、产、销、社会化服务的四类专业合作社进行协调分工,镇、村、村组三层组织间的信息沟通和联动运行,对外,一个口子统一对接市场、联系企业,初步形成以联合社为核心,全镇合作社抱团发展的雏形。
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多方挑战,应多措并举寻求发展新路子。
坚持党的领导,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所以在选拔村级班子时,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政治坚定、思想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拨到村级基层组织中来,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完善政策扶持。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村级资金的扶持力度。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适当调高转移支付额度;各级政府要合理划分公共产品和服务,避免把大量本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转嫁给村级组织,增加村级支出;二是要加大对农村改革的政策支持,为各项农村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政策保障。
加强监管,采取得力措施盘活农村村庄资产、资金、资源。要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市场化是必然渠道。只有充分依托村级特色资源、搞活存量资产、用好增量资产发展集体经济,才能形成稳定而可靠的村级收入,才能推动集体经济和乡村振兴工作。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需要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旧有思维桎梏,通过开放共享、产业融合、模式再造等,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特别要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多种途径。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莱西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