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是“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山区”三区叠加之地,所辖县区均为贫困地区。因此,巴中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相当艰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巴中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巴中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统筹谋划推进,努力建设“美丽巴中·宜居乡村”。
何平说,具体而言,就是做到“四个结合”,即:一是将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有机结合。严格落实“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建设”要求,分级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每年安排一批乡镇和村开展省级示范创建,争取每年成功创建一个省级先进县区、两个先进乡镇、20个示范村。二是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脱贫退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出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10条意见”,推动两者在规划上相衔接、目标上相统一、政策上相匹配。截至2018年底,全市85.6%的贫困村退出,87.3%的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1%;两个区成功摘帽并入列全省“摘帽工作先进县”,巴山牧业董事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三是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坚持“三生”相融理念(生产、生活、生态),推行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促进产、村、景、文、人融合发展。全市建成“园区、景区、社区三区同建综合体”60个,发展道地药材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260余万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以南江黄羊和青峪猪为代表的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6个,村史馆(农耕文明博物馆)35个,成功创建“巴山民宿”旅游公用品牌,国家4A级景区“空山天盆”所在地通江县龙池村村规民约入选全国优秀村规民约。四是将深化改革与机制创新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推动巴中入列“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国家新农村建设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与四川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四川乡村振兴学院,出台支持农民工和巴中籍企业家返乡创业19条措施,设立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促进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在城乡间充分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要素支撑。
何平对于乡村振兴的一段形象的比喻,让记者印象深刻。他说,在四川,巴中是小市,但小市也要有大作为。如果说乡村振兴是一部新时期农业农村的大戏的话,那么中央就是编剧,四川省委省政府就是四川篇的导演,市、县理所当然就是主演。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剧本和一支优秀的导演团队,作为主演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高水平地演好这部活色生香的大戏呢。对此,我们既满怀豪情,又充满信心。
何平认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再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深入阐述五方面的工作重点,既解决了“抓什么”、又解决了“怎么抓”的问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让他们更有目标、更有动力、也更有信心抓好抓实这项工作。
何平表示,2019年,巴中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个专项行动”,完成79个乡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170个村新村配套设施建设,建成20个三区同建综合体、100个聚居点、200个幸福美丽新村,继续加快建设“美丽巴中·宜居乡村”,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