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季平
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打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延伸触角、拓展范围,以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将群团组织向村民小组、居民楼栋等最小单位延伸,向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领域拓展,构建群团工作新格局,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去年5月,河北省妇联深入推进基层妇联组织区域化改革现场会在双滦区召开,双滦区的经验做法得到全国妇联认可;去年9月,在河北省群团改革座谈会上,双滦区委作为河北省唯一县区党委进行了汇报交流,其典型经验得到河北省委书记的高度评价;双滦区总工会为社区职工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做法,被全国总工会评为优秀创新成果。
延伸触角 组织全覆盖
党的领导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放在首位,把群团改革纳入党建总体布局,成为双滦区持续探索的重要议题。
按照双滦区群团改革总体方案,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工作经费、活动场地是基础保障。双滦区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要求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群团工作会议,并将群团改革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确保群团改革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区政府每年安排财政资金700万元,足额保障经费,同时设立了总额500万元的群团公益基金,以支持社会救助、青年服务等公益事业发展。
为破解资源不足、条件受限、形式单一等各种因素制约,双滦区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站)为依托,积极推动党群、政群、群团、群企之间资源共享、阵地共建、优势互补,打造活动主阵地。在区级层面,将文化礼堂进行改造,建成了总面积3.3万平方米的群团活动中心;在经济开发区建设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辐射周边6个社区、54家企业、数千名员工。
好的组织要有好的带头人,双滦区通过机构增编、社会引导等方式,不断壮大群团组织力量。在编制异常紧张情况下,为区工青妇增加了6个编制,为镇街、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站)配备专职群团工作者24名,实现群团工作专人专职专岗;以兼职挂职方式,把企业党委书记等一大批先进人士吸引到群团组织任职,既缓解了人员力量不足、素质不高问题,又为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先进思想;有206个社会组织、近万名志愿服务者在各群团中开展常态化服务,被列为全国志愿服务记录制试点。
将触角延伸到基层,是双滦区构建群团改革的一大亮点。目前,全区12个镇街、园区全部设立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工会组织261个、共青团组织240个、妇联组织104个、计生协会组织109个、残联组织98个,实现群团组织全覆盖。
改革引领 服务更精准
随着群团改革不断深入,双滦区围绕创业就业、法律援助、大病救助、心理疏导等方面开展精准化服务,效果显著。
双滦区妇联成立的编织手工坊,推出了手工拖鞋、传统剪纸、烫画葫芦等十几种产品,带动妇女群众年人均增收3000元,开辟了一条妇女居家创业的致富路,区内25个社区全部建成了省级“示范妇女之家”;发挥民间志愿者调解作用,在辖区内实现了小问题不出户、大问题不出社区、难问题不出镇街,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提升,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和“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
双滦区找准切入点,用年轻人的方式将党建和群建工作有机融合。在车库咖啡孵化器公司建立区级“青年中心”“科技工作者之家”,年孵化创新创业项目20多个;建立“青年之声”等10余个公众号,发布信息4000余条;建立193个微信群,入群群众达5万余人,实现了线上线下零距离沟通与交流。
双滦区通过主阵地开展有组织、有主题、常态化的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先进典型:御祥园社区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北汽福田汽车部件公司造型二班被命名为“全国工人先锋号”,鼎盛文化公司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双滦区共青团组织有针对性开展助学、助困、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双滦区科协积极参与企业创新发展,引导、协助辖区企业成立了承钢院士工作站、钒钛产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帮助企业申请发明专利130多项;双滦区总工会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全区142家工会企业开展员工工资集体协商,实现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双赢,同时引入法律援助,为50余名民工追回欠薪19万多元。
为了巩固群团改革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双滦区委、区政府通过精准、深化、持续推进党建工作,确保各项改革落细、落小、落实。近年来,双滦区共提拔重用群团干部14名,授予荣誉称号300余人,扶持奖励社会组织40余家,在社会上树立起重视群团、支持群团改革的工作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