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平泉市:“三零”扶贫模式获“四最”评价

借助食用菌优良产业与贫困户利益形成更大联结机制,贫困户不用投入一分钱即可经营获利

□ 本报记者 李季平

今年9月28日,经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发函同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平泉市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国家评估检查组给出了“最实事求是落实扶贫政策、最卓有成效推动产业扶贫、最难发现问题、群众满意度最高”的评价,认为其具备高质量摘帽标准。

平泉,地处河北省燕山山脉连片特困区域,2017年由县改市,所辖13镇6乡238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48万人,属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底,平泉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4个、贫困户32,795户57,993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平泉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举全市之力脱贫攻坚,探索出了“三零”扶贫等多种切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扶贫模式,成效显著。2017年,贫困群众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835元提高至5522元。截至今年9月,全市未脱贫户降至1348户3200人。

据介绍,食用菌产业在平泉已有30多年的发展,整个产业链带动着全市从业人员12万多人,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到46%以上。多年来,平泉持续推动该产业做优做大,获得“中国食用菌之乡”称号,拥有全国食用菌价格定价优势。

近两年,平泉继续探索如何借助食用菌优良产业与贫困户利益形成更大联结机制,经过对剩余贫困人口的精准摸底,发现存在三大难题:一是缺少资金投入,无法迈出发展产业的第一步;二是难以承担产业发展中的市场风险,迫切需要帮扶带动;三是身体状况所致的劳动能力低下。在此背景下,“三零”扶贫模式应运而生。

零成本投入

为了使贫困户不用投入一分钱即可经营获利,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具体方式为:依托“政银企户保”融资平台,支持每户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园区,由园区负责还本付息;整合上级扶贫资金每户6000元、市财政补贴资金每户6000元,共计1.2万元,扶持贫困户参与经营或入股经营;食用菌园区以低于市场价0.7元标准赊给每户2万个~4万个菌棒,并无偿提供菌棚及配套设备,待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后收回欠款。

通过以上三个渠道,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零投资”入股食用菌园区6.2万元,每年分红6000元~10,000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直接参与园区生产经营,每年增收4万元左右。

零风险经营

资金问题解决后,政府选择了52家社会责任感强、经营状况良好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机制,将企业、大户与贫困户结成利益连接体,种子、市场等高风险环节全部由园区和企业承担,贫困户只负责日常管理就能获取稳定收益。

今年7月份,瓦房店村贫困户孟凡春到永金食用菌园区领养领种食用菌1.7万棒,在园区技术人员指导下,9月份已收益1.8万元。随后,他又利用这笔收益在家养起獭兔,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像这样的贫困户,平泉共有1000余户,户均增收约3.5万元。

在金融风险防控上,贫困户所借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由企业(园区)以及法人参与担保,主管部门和银行系统进行层层审核把关,政府成立担保中心,引入第三方保险机制,扶贫龙头企业发生经营风险,担保中心、银行机构、保险公司按照1:1:8的比例共同偿还贷款本息。

零距离就业

作为山区贫困县,平泉大部分贫困村都是偏远山村,自然条件较差,不利于持久、稳定、高水平脱贫。为解决这一问题,平泉把偏远山区的贫困群众有序搬迁出来,实施中心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把就业岗位搬到贫困户家门口。

桲椤树社区是平泉市中心村建设较为成功的典型,社区由6个行政村合并而成,面积58平方公里,有11,326口人,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农村社区。当地政府充分发挥企业带动就业作用,建设了双千亩富硒苹果产业园和双千亩香菇产业园,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致富。2017年,该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万余元。

为提高贫困户就业水平和技术能力,平泉与10余家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每年举办培训班260多期,培训8100多人次,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技术指导,累计带动9360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人均月工资2500多元。2017年,平泉共建设食用菌等扶贫产业园区125个,产业带动贫困户覆盖率达90%以上。

平泉的产业精准扶贫“三零”模式之所以生命力强、参与度高、脱贫成效好,关键在于有好产业支撑、好政策支持,有勇于担当的企业,还有好的机制和好的体系。下一步,平泉将继续完善政策,进一步提高产业扶贫的覆盖面和精准度,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

2018-12-05 李季平 借助食用菌优良产业与贫困户利益形成更大联结机制,贫困户不用投入一分钱即可经营获利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033.htm 1 平泉市:“三零”扶贫模式获“四最”评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