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季平
公厕有热水,公交全免费,乡村更美丽……谈到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巨变,河北滦平县群众的深切体会是“一月一小变,一年一大变”,基础设施改善、城乡面貌变化、人民生活改善等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分彰显出这种变化。
公厕有热水。11月14日,记者在滦平县城一处公厕内看到,这里设有无障碍通道,厕内墙面、地面都是洁净的瓷砖,装修颜色别致清新,除臭通风设备、面镜、烘手机、洗手池一应俱全,感应水龙头出的是温水,手感舒适。公厕内还有一处出人意料的细节,厕内墙壁上挂着一个黄色小设施,只要用手机微信扫一下码,这里便会吐出纸巾。
据了解,为了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今年以来,滦平县全面实施城区“厕所革命”,政府投资620多万元,建设便民利民、与周围环境相互和谐的公厕。外观上,一厕一景,与周边的城市建设和街景相得益彰,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和擦亮城市文明的“新窗口”。目前,该县已经建成22座公厕,实现县城区域全覆盖,并配备专职管理员,严格按“七无七净”标准全天候保洁,保证24小时达标使用。按照计划,未来两年内,城区还将新建、改扩建高标准厕所32座,并由城区向镇村延伸,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公交全免费。记者看到,穿梭在滦平县城区马路上的公交车挡风玻璃上,“免费乘车”的标志牌非常醒目。据了解,滦平县政府下发文件,从2017年1月1日起,城区内实行公交全免费制度。当时的文件为“试行”,后来这项事关居民出行的民生举措越做越好、越来越完善。
滦平县委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说,滦平县临近首都,推出免费公交的目的在于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既为京津冀空气质量改善做出努力,更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了推动免费公交,财政每年需支付520万元的费用,主要用于增加车辆、维修油费、安置就业、加密运营等方面,免费后乘车人次同比增加75%。为确保学生乘车安全,放学高峰时间段,公交车还直接开进校园。
乡村更美丽。驰名中外的金山岭长城景区建于滦平县境内。为了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向中外宾客展示新时代农村新貌,从2017年开始,滦平县实施城乡环境整治一体化工程,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投入3500万元资金引进环卫企业,进行道路保洁、垃圾清运和治理等,全县200个行政村全部纳入,县城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
为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环境可持续问题,滦平县建设了运转能力每天100立方米的农村垃圾中转站12个,谋划建设大中型垃圾填埋场11个,建设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在全县重点树立古城川村、兴州村等10余个美丽乡村典型名片,着力提升农村颜值,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住房难、住房贵”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深改5年来,滦平县把保障性住房惠民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保障房的建设、配租和管理力度,共建设4703套,保障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环境美,生活好。滦平县在民生方面不断增加支出,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出行、环境等,改革力度有多大,人民福利就有多大。2018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滦平县用于民生实事支出达16.4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量的61%,与2014年相比增长60%,年均增长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