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小康网作者:时间:2025-07-2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科技人员陈大明于2017年牵头成立了猕猴桃研究团队,2020年筹建并成立云南猕猴桃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2024年发起并成立云南省园艺学会猕猴桃专业委员会,联合云南省内猕猴桃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开展高原猕猴桃野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猕猴桃全产业链构建研究和技术创新,并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围绕产业链布置创新链,解决了制约高原猕猴桃发展的瓶颈技术,有力推动了高原猕猴桃产业发展,促进猕猴桃产业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一、扎根石漠化战场,重塑生态与产业双循环
作为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猕猴桃团队的带头人,陈大明自2017年起深耕云南石漠化程度最高的文山州西畴县。他带领团队科技帮扶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三光片区建立5000亩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土壤改良+品种筛选+生态循环”技术集成,将荒山变为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果园。团队筛选出适合石漠化环境的3个猕猴桃品种,研究出石漠化土壤培肥改造、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水果与绿肥复合种植、促花壮果调控、多枝少芽修剪综合等技术,成功种植出高品质的猕猴桃,“西畴猕猴桃”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当地268户农户年均纯收入超1万元,并带动全县2276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入2000多元。
西畴县三光石漠化猕猴桃产业园(陈大明摄)
二、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破解威信猕猴桃发展困局
针对威信县猕猴桃产业存在的品种杂乱、管理粗放等问题,陈大明团队于2022年在农科院“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的支持下,开展猕猴桃科技服务,并于2023年引进陕西省猕猴桃专家雷玉山,设立“云南省雷玉山专家工作站”引进新品种、开展科技示范、培训乡土人才、推广猕猴桃提质增效综合技术,促进了威信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品种引进及科技示范:引进瑞玉猕猴桃落户威信,并开展科技示范,建设科技示范园100亩。通过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人才培养:开展猕猴桃整形修剪、肥水管理、人工授粉管理、病虫害防控、优果技术等培训,举办培训班10余次,开展田间现场指导培训20余场,培养乡土人才20余人,培训种植户2000多人次,技术服务覆盖全县90%的种植户,全县猕猴桃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一些农户种植猕猴桃年收入达到8万元。
- 产业链延伸:引入分选包装、猕猴桃酒加工、冷链物流技术,推动“贵长”猕猴桃获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打造“扎西红”区域品牌。
猕猴桃硕果累累(陈大明摄)
三、构建技术体系,守护“水果之王”的品质密码
陈大明团队研发的高原猕猴桃绿色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涵盖:
品种优化:筛选出适应云南高原
不同气候类型气候的“红阳”、“东红”、“中猕2号”、“瑞玉”、“贵长”等外引品种,积极推广本地选育的“恩宏1号”、“师宗1号”等新品种。
2. 病虫草害防控:针对溃疡病、褐斑病等猕猴桃重大病害,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丽丽教授研究的“两前两后”和贵州大学龙友华教授研究的“二前四后”结合云南实际,开展精准防治法,使重病园损失率从30%降至5%。采用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导剂、生物农药等防控虫害,虫害发生率降低30%,农药使用量减少40%以上。采用种植绿肥等控制杂草生长,并使用机械割草,控制了杂草危害,保持了水土,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同步发展。
3. 生态栽培:推广绿肥种植+有机肥自制+种养循环模式,减少化肥使用量40%以上,提升果实品质。
猕猴桃有机栽培(陈大明摄)
四、跨越地理边界,搭建国际合作桥梁
作为中国高原猕猴桃主要研究者,陈大明团队:
- 与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的专家开展合作,通过引智项目引进新西兰的先进理念和重要技术,开展国际交流,促进高原猕猴桃发展。
-与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合作,为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水果培训技术骨干300余人次,推动跨境技术合作。
未来图景:
发展高原特色猕猴桃产业
陈大明提出“资源+产业+特色”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 科技攻关:建设云南猕猴桃种质资源库,开展高原猕猴桃分子研究,建设高原野生猕猴桃“芯片”等数字库;开展抗性育种研究,研究抗旱、抗寒、耐热等抗性品种,满足高原立体气候条件下发展需求;开展高原特殊气候环境下关栽培键技术研究,解决干热风危害、休眠不足等技术,发展早熟错季栽培,形成产业化市场供给。
-产业布局:形成滇东南红心猕猴桃早熟发展区域;滇中猕绿肉猴桃高质量发展区域;乌蒙山区绿肉、黄肉猕猴桃大面积发展区域,打造高原猕猴桃特色产业。
业态创新:在西畴县开展“石漠化治理+产业发展+西畴精神教育+旅游”模式;威信县试点“果园+红色旅游”模式,开发猕猴桃花粉、果酒、蜜饯等深加工产品,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人才培育:与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猕猴桃研究和人才培养,实施“新型职业果农”培训,培养一批研究力量和农村实用性人才。
从祖国南疆西畴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果园到乌蒙山区威信县的乡村振兴示范,陈大明带领的云南猕猴桃团队用9年的科研坚守,将猕猴桃产业打造为云岭大地的“高原特色水果”。是科技与乡土深度融合的缩影,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西南边疆的生动实践。正如果农所言:“陈老师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让石漠变桑田,荒山变金山,果乡美,果农富的转变”,让猕果飘香云岭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