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自体血回输“新”力量东台市中医院谢燕团队为创伤救治筑起“生命血盾”

来源:改革网作者:卞兰华时间:2025-07-16

改革网讯 在创伤救治领域,大量失血往往是威胁患者生命的“拦路虎”。东台市中医院麻醉科谢燕团队积极探索,引入自体血回输新技术,为创伤患者筑牢生命防线,在临床救治中接连书写生命奇迹。

自体血回输技术是一种将患者自身术中或创伤后流失的血液进行回收、过滤、净化、离心浓缩等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输血技术。它就像一个“血液净化加工厂”,让患者的血液在体内循环利用,实现“用血自给”。

据了解,该技术适用于多种情况,例如:创伤外科手术、外伤、战伤出血、肝破裂、大血管损伤、脾破裂、脊柱外伤、大出血抢救;心胸外科、血管外科、腹部外科、肝脾手术;骨伤科全髋置换、脊柱手术等;妇产科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等;稀有血型或配血困难的患者;拒绝异体输血的患者等。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谢燕团队将自体血回输技术灵活运用于多种创伤场景,成功救治了骨盆骨折、多发性创伤等不同类型的患者,用真实案例诠释了这项技术的强大生命力与显著成效。

53岁的章女士因外伤致骨盆骨折,左髋臼粉碎性骨折需接受择期手术。为积极响应节约用血的号召,术前,谢燕团队便提前介入规划,专门针对自体血回输技术为章女士展开细致科普,详细讲解该技术的操作流程、优势以及对手术和术后恢复的积极意义,消除她的顾虑。

手术当日,骨伤科邱春华团队在全麻下行“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谢燕团队同步启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精准回收、处理术中出血,成功回输400ml自体血。这一操作,不仅及时补充了患者血容量,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了异体输血可能引发的感染、免疫反应,更在血源紧张的大背景下,通过“用血自给”的方式节约了宝贵的异体血资源,为同类择期手术的用血方案提供了高效范本,让骨盆骨折手术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更添一份社会效益。

56岁的邓女士,遭遇多发性创伤,创伤性脾破裂导致急性失血1500ml,生命垂危。外科(三)许淑华团队紧急启动抢救程序,在全麻下为其实施“脾脏切除术+左肾切除术”,手术进入关键阶段时,谢燕团队迅速联动,依托自体血回输技术展开同步救治,通过高效的血液回收系统,将术中流失的血液快速处理后,成功回输720ml自体血。

在这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救援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如同“生命续航器”,既为患者留存了珍贵的自体血源,有效遏制了失血性休克的进展,更在短时间内为手术团队赢得了从容操作的救治窗口。最终,邓女士成功挺过手术难关,为后续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这项技术也成为复杂创伤救治中逆转危局的关键技术。

谢燕团队将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骨伤科、外科、妇产科等多科室手术中,其创新价值与临床成效显著:一方面,显著减少了外源性血液的输注需求,在缓解血源紧张问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降低异体输血可能引发的感染、免疫反应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风险,大幅提升了手术安全性。对患者而言,不仅手术成功率得到保障,术后康复进程也更为顺畅。

值得关注的是,这项技术让一些原本因出血风险较高而实施难度大的手术,具备了更可靠的开展条件。从骨盆骨折的择期手术到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救治,谢燕团队以专业与创新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既彰显了东台市中医院麻醉科以技术赋能健康的责任担当,也为区域性创伤救治领域提供了高效、安全的实践范例,让医疗技术进步的成果惠及更多患者。(图文/卞兰华)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