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5-04-29

本网讯 4月29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在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实验管理中心举行《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专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

川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是四川亮丽的文化名片、产业名片。

发布会上,据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委副主任委员陈贵林介绍,四川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川菜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政策措施存在阶段性、零散性特点,确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强化川菜发展法治保障。

据介绍,此次出台的《条例》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一方面紧扣川菜特点和发展需求,一方面注重将川菜产业布局与资源产地、地域文化、品牌优势相结合,健全完善促进川菜发展工作机制,推动川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完善川菜产业生态链。

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贺江华说,“将我省促进川菜发展工作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总结提炼上升为地方性法规,通过川菜市场拓展、品牌培育、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一系列举措,为进一步推动川菜高质量发展、擦亮川菜金字招牌提供法治保障”。

据了解,《条例》共29条,聚焦四大方面。

一是着力促进川菜产业发展。《条例》坚持促进川菜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推动地标性食材的开发和应用。规定加强绿色食材供应基地建设,推动优质、生态、绿色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加工基地、川菜特色原辅料基地建设,提升川菜原辅料供应能力。明确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共享,加强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为川菜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值得一提得是,在注重川菜品牌建设方面,《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川菜生产经营者加强川菜品牌创造、运用和保护。支持川菜老字号保护传承,要求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保护与促进川菜老字号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川菜与旅游融合,规定依托乡村旅游美食点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与巴蜀乡土民俗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休闲等相结合,推广川菜美食。支持举办川菜美食节等活动,结合川酒、川剧、川茶等,打造四川特色消费场景。强化资金保障,规定发挥相关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和保障作用,支持川菜高质量发展。

二是重推动区域协作和川菜国际化。《条例》注重川菜各流派跨区域交流合作,发挥集合效应,推动川菜国际化,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跨区域协作,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川菜地方特色菜协作发展需要,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协作机制,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地方特色菜发展。支持川菜经营主体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明确支持川菜厨师赴境外就业。支持川菜原辅料进入国际市场,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鼓励川菜原辅料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川菜原辅料等进入国际市场。

三是加强川菜文化传承和弘扬。《条例》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推动川菜文化传承创新,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川菜文化发掘,组织开展川菜文化理论研究和本地川菜文化资源调查。加强川菜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规定根据实际建立本地川菜特色菜品名录,并向社会公布。运用信息化手段记录特色菜品传统制作技艺、发展史料,加强川菜制作技艺保护。加强川菜文化传播,规定支持开办川菜专栏、专题节目,创作影视、出版物、川菜制作短视频、川菜制作大众指南等川菜文化产品。

记者注意到,《条例》还鼓励影视剧等文化产品融入川菜元素,有条件的博物馆、方志馆等开设川菜专题展览。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川菜文化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增强学生对川菜文化的了解。

四是优化人才培育和创新发展。《条例》构建多层次川菜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按照规定设立川菜相关专业或者课程,组织编写川菜相关教材,培养川菜高层次专业人才,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培训机构规范开展各层次川菜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利用区域特色资源优势,开发川菜相关乡村振兴项目,对接市场用工需求开展就业帮扶等培训。鼓励创新,明确支持川菜原辅料新品种培育和川菜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发。鼓励支持利用药食同源的川产道地中药材开展川菜药膳、食疗的研究、开发。(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王泽勇报道)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