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视窗

干部勇展“转型楫” 力助区域“万帆扬”

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5-02-18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各地纷纷召开三级干部大会,为新一年的发展谋篇布局、凝聚力量。在这些会议中,“转型”成为高频词汇,不少地方都将其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明确提出要以转型的决心重塑格局、放大优势,以闯关的勇气打通升级路径,加快形成‘凤凰涅槃、叙事腾飞’的新局面。这与国家当下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大力倡导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发展趋势高度契合。而在各地“转型”号角已然吹响的大背景下,干部作为地方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其能力的提升与作用的充分发挥,成为决定区域转型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

秉持"会当绝顶观天下"的战略眼光,在精准定位上勇作表率,为转型发展锚定方向。“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区域转型发展如同在复杂水域行船,精准的方向定位至关重要。干部要如登临岱岳之巅般胸怀全局,以"荡胸生层云"的视野洞察时代脉搏,将区域发展置于双循环新格局中谋划。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的发展,要对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优势短板有深入且全面的了解,像绘制精细地图一样,清晰掌握每一处“地形”。在制定转型发展规划时,不盲目跟风,不一味求快,而是结合实际,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战略方案,为区域转型发展明确清晰的路线图,引领发展的巨轮在正确的航道破浪前行。

涵养"海纳千流方浩荡"的包容胸怀,在凝聚合力上积极作为,为转型发展汇聚力量。“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区域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人之力、一域之功能够完成,需要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干部当效江海下百川之胸襟,既听得进专家智库的箴言,也容得下基层群众的朴语,让创新思维如钱塘潮涌般激荡。对于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思路、新方法,哪怕存在一些瑕疵,也要给予包容和鼓励,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各领域、各阶层之间的协作配合,让政府、企业、社会各界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动区域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使众人拾柴燃起的火焰照亮转型发展之路。

发扬"斩棘披荆开大道"的拼搏精神,在攻坚克难上冲锋在前,为转型发展破除障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转型征程恰似蜀道攀登,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娄山关”“腊子口”,诸如产业升级的技术瓶颈、利益调整的矛盾冲突、体制机制的束缚限制等。干部作为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当效大禹开山导河之志,以"开路何惧嶙峋骨"的胆魄闯关夺隘,对体制机制沉疴敢施刮骨疗毒之方,面对利益藩篱勇挥改革利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怕得罪人,不搞人情世故那一套,动真碰硬,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啃下一块块“硬骨头”,为区域转型发展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锤炼"精雕细琢见真章"的专业本领,在推动落实上精准发力,为转型发展提供支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区域转型发展犹如良玉琢磨,需要"毫厘之间见匠心"的专业精神,对干部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不能满足于“万金油”式的工作能力,而要成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在推动产业转型时,要懂产业政策、市场规律、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指导和服务;在推进城市建设时,要掌握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通过提升专业本领,让干部在落实转型发展任务时更加得心应手,确保各项工作能够精准高效推进,以专业之力为区域转型发展筑牢坚实根基。(田晓玲,武汉市江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