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5-01-2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沧州高新区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力,打造了以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精准化服务机制为依托,以便利化配套为保障的产业社区新模式,有效推动以膜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为主导的三大产业链条迅猛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组织化覆盖 小体系架起大格局
沧州高新区坚持把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作为基础性工程,形成党建引领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近年来,沧州高新区推行“大党委”工作制,即建立产业社区东、西片区党委书记全面统筹,副书记、主任具体分管的组织领导体系,吸纳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企业相关负责人兼职党委委员,收集企业意见建议,参与社区决策,监督服务质效。今年以来,收集并采纳各类企业关于营商环境、配套服务等意见建议120余条。
为织密“全链条”组织网,实现企社联动,沧州高新区探索实施“三三”工作制,即党员、工作、领域三个全覆盖,成立若干个不少于三人的党小组,将党小组建到网格上,实行党小组组长与网格长“双长”共担、组员与网格员“双员”合并,形成“企业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各方评单”解决问题闭环机制。今年以来,企业点单、派单并解决问题210余件,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沧州高新区还创立“联建式”党建群,实现企企联合。推动产学研、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开展党建联建,建立膜材料产学研党建群,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党建群,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产业发展优势。
精准化服务 小机制贡献大产出
沧州高新区建立健全产业社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精准服务工作机制,强化京津冀协同联动。
为深化企业服务精准化机制,沧州高新区实施“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有求必应”新型服务机制,由行政审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等部门对重点企业、项目进行全面包联,开展联合服务,推动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今年以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70余条。
同时,推行“户服务”创新机制,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深化“枫桥经验”沧州高新区实践,对全区农村(社区)广大群众以户为单位实现全部包联,主动包村联户、进村入户,建立亲和关系,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推动实现“户户有人包、事事有人管”。今年以来,沧州高新区已收集并化解各类矛盾700余项。
沧州高新区还联合北京亦庄、天津高新区等G2京沪高速沿线国家级高新区,共建“G2产业创新走廊”,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区域联动共享机制。今年以来,高新区成功举办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大会暨中国(沧州)膜产业发展大会,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共建膜产业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中性硼硅玻璃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拥有全省唯一的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省级中心、国家北斗导航河北分中心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便利化配套 小共享收获大满意
依托产业社区东、西片区,沧州高新区建立健全集政务服务、教育资源、文化生活为一体的便利化配套,实现辖区居民与企业职工共享互惠。
为方便企业办理业务,高新区在产业社区东、西片区建立便企服务站,设专人全流程帮办代办,构建企业“15分钟办事圈”,持续推进企业开办和简易注销“一件事一次办”。今年以来,共为企业帮办代办业务80余次。
为解决区内企业职工子女教育问题,高新区实行产业社区教育共享机制,与沧州师范学院、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深度合作,优质课程与专家教师互通共享,初中部今年秋季正式招生,实现了辖区居民与企业职工子女好上学、上好学。
同时,聚焦企业职工与辖区居民生活娱乐需求,高新区打造了健身中心、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立了社区就业服务站,沟通调整了2条公交线路、新增9个公交站点,惠及区内村庄、企业60余个,保证了产业社区生产生活便利,居民及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
□崔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