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小康网作者:时间:2024-12-18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涉企经济案件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企业正当利益。该县公安部门积极探索侦查打击新模式,构建“一站式”受理、“多层级”审查、“全方位”保障、“保民安”目标工作机制,相关工作成效被省级公安部门评选为全省十佳惠民护企案(事)例典型。
构建“一站式”受理模式,源头管控破解“受与不受”难题。构建“一站式”受理模式,解决经济案件区分难、受案难困境。一是“一窗化”受理。创新警务模式打造接报案中心,组建案管组轮流值班接待报案与咨询,当场接收材料并出具受案回执或《不予受理告知书》,告知其到有管辖权的单位办理。二是“一张函”承诺。推行报警承诺制,明确告知报案人要对报案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和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并签订《报案承诺书》,有效甄别“欲借公安机关之手达到解决经济纠纷”等乱象,减少因公权力介入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三是“一次性”告知。受案时案情复杂需要补充证据材料的,向报案人详细解读需要补充的证据材料,并提供书面指引,确保“一次性”告知到位。公安机关收到补充证据材料后在法律规定时限内作出是否受案的决定,杜绝重复跑腿。
完善“多层级”审查机制,关口前移破解“立与不立”难题。严把立案审查关口,解决经济案情复杂、罪与非罪难甄别的问题,确保精准立案。一是建立分级审查把关机制。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关口前移“多层级”审查事实关、证据关,压实审批把关机制,破除立案后因证据不足等原因终止案件的情形,立案更加及时准确。二是建立疑难案件合议机制。针对重大、疑难案件,由办案民警组成案审团,集中梳理案件线索、发案事实和证据材料,会商案件定性、定责法律适用等,有效预防和杜绝错案。三是拓展公检法会商研判机制。针对重大疑难经济案件,成立公安、检察侦查监督与协作机制,为案件定性、取证及后续侦办等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确保案件能够准确定性、顺利侦办,最大限度减少失误和退侦。
健全“全方位”保障体系,靶向攻坚破解“侦与不侦”难题。健全“全方位”保障体系,解决经济案件立而不侦、侦而不深等问题,提升破案整体水平。一是配备高素质经侦队伍。配齐配强“双主官”,选拔经侦业务优秀人才,组建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优秀经侦队伍。二是建立高效能协作机制。整合经侦、刑侦、治安等一线办案大队办案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警力共享、装备互助,各警种根据办案需求联合审讯,情指、网安、合战等部门提供全面技术支撑,实现对经济案件的全领域、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精准打击。三是提供高标准保障后勤。办案资源优先倾斜经侦部门,拨付专项经费,配备办案器材,组建专业队伍,提供充足人财物保障。
突出“保民安”目标导向,事心双解解决“服与不服”难题。积极回应企业和群众关切,解决经济案件涉及人员多、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等问题。一是及时回应解民忧。依托案件受理窗口提供优质咨询服务,经侦民警参与,法制民警指导,督察民警监督,在受理的同时向报案人提供法律咨询、进度反馈、疑难解答等服务。二是同步跟进察民情。密切关注经济案件群体舆情动态,结合“135快反+信源管控”机制,做好舆情引导和回应。同时由网安大队、“城市快警”、派出所同步做好经济案件涉案人员安抚工作,严防群体性事件。三是回访评议暖民心。建立经济案件立案、破案双回访工作机制,采取电话访、上门访等方式进行全覆盖回访,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建议,统筹案件侦办与服务群众,注重事心双解,提升群众满意度。机制建立以来,回访满意度从的81.2%大幅上升至目前的96.6%,全县经侦类接报案领域实现零信访、零投诉、零监督(即检察院监督立案和监督撤案)。
该县公安部门以打造企业发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导向,锚定有效破解经济案件“受与不受”“立与不立”“侦与不侦”“服与不服”等四大难题,全力深化经侦受立案机制改革,护航县内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全县经济犯罪案件破案数、移诉案件数同比分别增长100%、71.4%,挽回国家、企业和群众经济损失达3200余万元。(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