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文旅

四川农业大学蓝色水足迹团队:探秘濆江流域,调研泥石流遗址

来源:搜狐网作者:时间:2024-09-03

      为落实“雅安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生态优势是雅安最突出的优势”等指示,7月上旬,四川农业大学“蓝色水足迹·水生探秘”团队前往雅安市濆江流域,进行泥石流、滑坡、山洪等地质灾害遗址实地调研,旨在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助力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智慧应对水文难题、筑牢生态屏障。

     四川省雅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带,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湿度大日照少,有“雨城”、“天漏”之称。特别是夏季进入汛期,降雨量大,易在夜间形成强降水,并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各种自然灾害也随之而来。

     蓝色水足迹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漆力健教授的带领下,自濆江上游一路徒步至下游,攀登陡峭的泥石流遗址,趟过冰凉湍急的河水,走村入户采访当地村民,测量泥石流治理工程、水利设施尺寸,考察水利设施在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的损毁情况,利用GPS工具箱标记地质灾害点位置……自寒假初步调研后又在濆江流域留下了足迹。

     通过实地调研与走访蓝色水足迹团队了解到,雅安市雨城区近几年来遭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2020年“8·10雅安暴雨”,夜间特大暴雨引发了山洪、泥石流,致使多人失联、受伤以及大量财产损失。

图 为受灾村民张怡华为团队成员指出当时的洪水水位。 叶思宇 供图

    “卫生院都被冲走了,现在看到的是后来重新修建的”,时任生产队队长的张怡华沉重地说道,“都要满四年了,8月11日就满了”。从张怡华口中团队成员得知,山洪、泥石流来势凶猛,顷刻间就把几幢房屋全冲到河里了,他家中积满的洪水高达1米深,即便已经过去4年,墙上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着当时的泥石流威力之大。

图为隔山坝。叶思宇 供图

    “8·10雅安暴雨”过后,政府出资修建了隔山坝、锁坝坝群等一系列泥石流防治工程。沿着防治工程一路向上走,指导老师为团队成员介绍不同种类坝的区别与功能,讲解当地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团队成员无一不仔细倾听、认真记录。此外,蓝色水足迹团队还前往了多个泥石流遗址进行考察,线下实践结束后,将及时对所测泥石流治理工程设施的尺寸数据、位置信息进行整理,把与当地村民的访谈内容整理为文字稿,系统地将实践所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整合,撰写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制作雅安市雨城区濆江流域泥石流灾害点及治理工程点位系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社会实践于我而言意义非凡,我真真正正地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了,还学习到了许多课外拓展知识,认识到了自然灾害的巨大威力,我将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积极投身于实践之中!”团队成员如是说。此次社会实践即将进入尾声,团队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将以专业知识躬耕实践,实践成果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认可,未来“蓝色水足迹·水生探秘”团队将继续努力前行,结合专业知识为防灾减灾贡献一份力量。(叶思宇)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