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关注

贵州黔西锦绣街道:“1+1+N”构建互嵌融合发展社区新模式

来源:咸宁新闻网作者:时间:2024-04-30

近年来,黔西市锦绣街道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立足易搬后续扶持工作实际,探索出1名在职党员结对1名无职党员,1名无职党员结对多名搬迁群众的“1+1+N”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党群联带结对机制,引领网格长、网格员、联户长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政策方针“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群众发展“指导员”、特殊人群“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促进各族易搬群众互嵌式发展,不断增强易搬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全街道呈现出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动共同建设民族团结和谐的幸福家园。

强化理论宣传宣教,当好政策方针“宣传员”

黔西市锦绣街道按照“1+1+N”模式,组建政策理论宣讲队伍6支,依托支部“三会一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群众会,大力宣传宣讲党的好声音,讲解国家好政策,让民族团结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引导各族易搬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激励引导各族易搬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感恩思进。同时,整合各类资金300余万元,打造感恩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依托感恩教育阵地,培养“群众讲师”,开展“百姓故事会”,通过“摆龙门阵”的方式,“摆”国事、时事,“摆”家事、身边事,进一步提高各族易搬群众理论政策知晓率,推动各族易搬群众向身边典型学习,促进各族易搬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依托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组建文化队伍,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多形式开展民族特色文化活动,让各族易搬群众观赏到民族文化精髓、感受到民族智慧,提升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增强各族易搬群众荣誉感和归属感,凝聚易搬群众共建和美家园的奋进力量。

强化人民心声倾听,当好社情民意“信息员”

黔西市锦绣街道按照“1+1+N”模式,组建社情民意收集队伍,通过走访排查、乡亲邻里“拉家常”、入户走访“摆龙门阵”等方式,了解易搬各族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由在职党员负责收集整理,对能办理的及时办理,对不能办理的根据职能职责及时推送给相关站所和社区协调办理,确保群众反映事项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强化数字赋能,整合上级资金和东西部协助帮扶资金55万元,建立集AR地图、人脸识别搜索、信息收集、轨迹还原、事件办理等专业功能为一体的党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开发“党员收集社情民意”二维码,将二维码张贴在每一名无职党员家中,畅通党员收集社情民意上报的“直通车”。同时,开发“党群服务毕须办·社区好管家”二维码,在易搬点69栋楼185单元进行张贴,为易搬各族人民提供扫码服务,推动社情民意收集、应急处置和便民服务等从“最后一公里向最后一分钟转变,实现群众诉求“码上办”,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优化治理和服务中增进易搬各民族“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强化培训就业服务,当好群众发展“指导员”

黔西市锦绣街道按照“1+1+N”模式,同安置点3732户8651名各族易搬劳动力建立就业帮扶对子,按照“一户一户走访、一人一人核实”的方式,全程跟踪了解每一位易搬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台账精准管理。针对未就业易搬劳动力,按照“一户一策”,面对面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针对性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推荐,鼓励各族易搬群众选择熟悉的产业就业。截至目前,在安置点开展苗绣、家政保洁、厨师、电工等各类培训共计56场次,3732户8651名各族易搬劳动力中实现创业就业3732户8017人,就业率达92.7%,有劳动力家庭均实现1人以上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易搬群众“逐步能致富”的核心有保障,易搬各民族在公平的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增了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强化关心关爱帮扶,当好特殊人群“服务员”

黔西市锦绣街道按照“1+1+N”模式,对锦绣街道排查出的各族留守未成年人、空巢老人、精神病人、重度残疾人等3892名特殊人群进行包保,建立关心关爱帮扶对子,通过走访帮扶及时了解和解决特殊人群的困难问题,针对特殊困难群体中的重点人群做到“一日一走访”,坚决防止冲击道德底线事情发生。强化数字赋能,依托智慧社区平台,为特殊群体申请佩戴智能手环进行管理和关爱,帮助特殊人群家庭找回走失人员20余人次,及时进行救援5次,精准提供上门服务100余次,做到对特殊人群精准高效管理和服务。同时,用好用活政策资金,整合群团和社会力量,对特殊人群进行关爱帮扶。去年以来,救助困难特殊人群500余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00余万元,走访慰问困难特殊家庭100余户,发放粮油等慰问物资10余吨。打造关爱服务升级版,让各族易搬特殊群体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民族团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提升各族易搬群众“五个认同”意识。

强化社区治理建设,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

黔西市锦绣街道按照“1+1+N”模式,选优配齐网格长、网格员、联户长,夯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构建“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基层治理机制,织牢党群服务网,建成了“在职党员为网格长+无职党员为网格员+群众为联户长”的“人网”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塑形行动”,探索实施“诉源治理+”基层治理模式,推动网格人员每天至少在网格开展工作3小时,深入各族易搬群众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以及诉求和建议的收集,社区收到网格员上报办理事项后,1天内协调相关站办予以办理,无法办理的,1个工作日内报告街道,由街道协调市直相关部门进行办理,以7天为一个周期,对相关事项进行办理和回复,有效形成了“3117”的社区网格治理模,辐射带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群众自治圈”和“社会共治圈”,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效能。今年以来,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0%,各族易搬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大幅提升,民主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质有效。(黔西市锦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平)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