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智赋能 让交通执法管理更精准更有温度

来源:改革网作者:丁晨日 包宏龙时间:2023-10-24

——江苏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媒体行”活动系列报道之一

       为全面反映交通综合执法改革的成果经验,充分展现交通综合执法改革新气象、新作为,近日,江苏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媒体行”活动在南京正式启动。10月19日,媒体采访团前往活动首站南通,利用两天时间多角度多方位了解南通交通执法服务取得的新成就和新经验。

智慧执法:南通打造“最强大脑”

       2022年,全省交通执法系统在试点探索基础上,全面推行“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执法新模式,各地各单位按照“一地一策”完成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并向区县大队延伸。

       近年来,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了以“互联网+行政检查+执法监督”为核心的“交通综合执法实战系统”。通过大数据再造执法流程,从而保证了“互联网+交通运输执法”南通模式基本成型。 

       该支队指挥中心主任王鑫华介绍,支队从2019年起,就超前谋划、超前布局,与高科技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交通综合执法联合创新实验室”,从“信息感知、传输网络、数据接入、平台支撑、业务场景、系统展现”等六个方面全面架构了南通智慧执法的总体架构。随后,支队开展了“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模式的探索实践。

       目前,支队形成了“一核、两翼、一中枢”的智慧执法总体框架,以大数据为核心,打破数据壁垒,畅通共享渠道,汇聚全量数据,建设交通综合执法大数据中心,初步构建起交通智慧执法“最强大脑”。通过在国省干道安装的最新一代智能感知设备,覆盖面更广,研判速度更快,以技术变革推动感知能力提升。把监控视频和VR虚拟技术相结合,对管辖路段3D建模,快速形成三维可视场景,执法人员“身临其境”全局掌控。建设“超级巡查仓”。系统以第一视角自动巡查,360度全景巡看,实现“开车路巡”到“指挥中心室内数字巡”的“乾坤大挪移。

       水路交通方面,南通支队在三级航道的桥梁上建设电子卡口,运用雷达主动探测、扫描、数据建模、设定电子围栏等新技术,将采集信息接入到“云执法”平台中,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比对,自动检测预警,生成电子线索和报警信息,执法人员在船闸精准收网查处。目前,南通通吕运河船舶违章情况从系统使用前的90%降至10%以下。

质监服务:守护长江碧水东流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启下、加速攻坚的关键之年。省厅提出要不断锤炼现代化执法铁军,提升江苏交通综合执法新形象,切实担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重大责任。 

       2019年7月,南通市政府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关于长江干线水上洗舱站布局要求,明确由南通阳鸿石化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鸿”公司)承建该工程项目。作为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南通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从工程立项到施工建设,及时主动介入,帮助企业理清思路,高点定位,力所能及为企业排忧解难。当年11月底,水上洗舱站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企业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疫情暴发期间,企业一度出现“用工难”的突出问题。执法支队领导应企业所急,积极帮助企业与相关部门汇报、沟通和协调,采取分批隔离、分批复工等措施,很快解决了项目施工复产问题。

       2020年4月底,洗舱站进行试运营。执法支队领导和质监大队专业人员,主动协助企业制定生产运营方案,对企业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帮助企业相关部门制定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并帮助企业查漏补缺,提升和完善各项流程等。

       据“阳鸿”公司总经理王健介绍,船舶不洗舱无法运输不同品类货物。过去,船舶洗舱需要到南京才能完成,有些船舶就出现了自己偷洗、偷排污水甚至不洗等现象。特别是,有些船舶维修、制造企业,由于南通无污水接收条件,面临进退维谷的困难。如今,上述问题在长江南通段已不复存在。据10月18日统计数据显示,洗舱站建立运管三年时间以来,共服务船舶300多艘次,接收污水1300余吨。王健表示,执法部门与生产企业一直保持了紧密的互促互助关系,共同守护一江碧水。

纾困解难:助力船舶快速出闸

       原来等待过闸时间一般为5天,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甚至需要等待15天左右,如今等待过闸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10月20日,南通交通执法支队水上大队大队长徐小军介绍,通扬运河唐闸段彻底改变了“卡脖航段”的历史,也为当地创优营商环境、提升交通执法的企业满意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据悉,通扬运河为五级航道,通航船舶300吨级,是市区通吕运河和通扬运河九圩港航道唯一的连接线。随着今年新江海河双桥船闸拆建项目启动,通吕河大型船舶只能通过南通船闸进入长江。这样,南通船闸每日最大船舶放出量只能在60艘左右,而每天等待过闸的船舶却在300艘以上。船舶一般待闸时间为5天;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船舶会待闸15天以上。因此,不少船民称该段为“卡脖航段”。 

       2020年6月,“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落户海门。该项目是江苏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重点示范项目,也是南通市委、市政府推进“大通州湾”建设、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的龙头项目。企业60%的产品需要通过通吕河运出入江,每月运输量40万吨左右,运输船舶总吨位在650—680吨之间,一般每天有20多条船舶出港。受通扬线唐闸段航道限制,该项目的船舶只能和其他船舶一样在南通船闸排队待闸。

       为解决辖区企业的实际运输需求。水上大队分别在通吕河五岔河口和通扬九圩港河十八里河口设置了两个点,成立了专班,实行24小时交通管制。同时,采取“定时放行与船舶积压量大优先放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管制水域两头执勤人员通过对讲机随机协调、指挥。遇到特殊情况,执法艇就提供引航、护航等服务,船舶过闸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个小时。如今,这条“黄金水路”变成了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今年来,水上大队还在交通管制区域安装红绿灯、红外超高报警、水位标尺、黑光摄像等设施和设备,进一步以科技手段强化交通管制实效。

       南通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负责人表示,支队成立5年来,在省局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探索运用数字化方式拓展交通执法的新路子新模式,积极打造南通交通数字执法“新样板”,为交通综合执法贡献更多“南通经验”。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丁晨日 南通交通执法支队 包宏龙)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