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湘潭发布作者:时间:2023-08-31
湘潭是一座老工业城市,传统产业比重大。在经济社会转轨变型时期,遇到的矛盾、压力和困难,比许多地区都要大。人们常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在当前经济工作十分困难的严峻形势下,湘潭市委、市政府领导发挥引领统筹的关键作用。经过深入和冷静分析,他们认为百年未有之变局时期是一个特殊的非常时期,在非常时期,如果再用过去的老办法,往往行?通、不凑效,必须果断采取非常措施,树立前所未有的信心抗御前所未有的压力,出台前所未有的政策化解前所未有的困难,推动前所未有的改革破解前所末有的阻碍,实施“千百十”产业强市工程,把新能源和汽车产业列为12条产业链之首,举全市之力,集科学之智,锻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培育省级、囯家级高端、智能、绿色一流产业集群。
1.新能源和汽车产业链列为全市首位产业链,领导重视力度前所未有。一是高位推动。将新能源和汽车产业明确为全市12条优势产业链之首、产业建设重中之重,由市委书记挂帅担任链长,建立健全了“书记、市长重点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级领导共同抓”的领导机制和“链长+盟长+行长+校长”的“四长联动”工作机制,书记、市长主动到国、省工信部门汇报工作,请求指导,亲自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专题调度会20余次,亲力亲为,率先垂范。二是高标定向。树立高质量发展雄心壮志,奋力打造现代化制造强市,制定了“培育全省先进产业集群”和联合长株潭三市协同“争创全国先进产业集群”奋斗目标,各项工作对标对表大目标定措施、抓落实。三是高效协调。建立“周会商、旬调度、月分析、季考核、半年述职”工作机制,纳入重点督查、绩效考核评价和“真抓实干”督查激励重要事项。实行“一单五制”,全年共下发交办函63批次,交办事项735个,办结率98.87%,资金兑现5462.95万元,解决了一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市委书记刘志仁在经开区调研汽车城项目建设情况
2.竭尽全力排忧解难,政府扶持力度前所未有。湘潭市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市级领导带头联点帮扶,全市共派出1978名干部走访企业4323家,解决各类问题9435个,帮扶成效被央媒、省媒多角度多频次报道,服务企业质量满意度调查的做法得到毛伟明省长充分肯定。在地方政府和园区化债压力十分巨大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兑现吉利公司历年奖补资金2亿多元,全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千百十”工程专项资金3200万元,争取到位上级资金1.7亿元,兑付税收增量增幅企业奖励、国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励等“千百十”工程各项惠企资金共9320万元。
市长胡贺波在金杯电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特种电磁线项目现场,调研项目建设并慰问一线劳动者
副市长杨晓军一行在湖南崇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千百扶培”走访调研
3.创新发展模式,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创新政府招商引资新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发挥“股权投资+综合服务”的独特优势,引进吉利新能源轻型商用车、博雷顿新能源矿卡等重大项目。创新“产业规划+专业园区+综合服务”发展模式。设立“湘潭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和“湘乡绿色产业化工园”,引导企业、项目入驻专业园区集群发展、融合共生。湖南汽车制造配套产业园、湖南电力装备配套产业园纳入重点先进制造业省级配套园区布局。创新“增资扩产+政策赋能+专业经营”模式。盘活处置园区低效用地2939亩、闲置标准厂房8.01万平方米,涌现出柏屹、金杯等优秀案例。创新平台公司大整合模式。实施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功能重组,推动平台公司“缩表、降息、瘦身、赋能”,聚焦主业,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创新“白名单+风险补偿”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授信企业274家,到位资金7.54亿元。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湘潭理工学院等建立了多形式多渠道的协作关系。创新区域协作一体发展模式。积极主动融入长株潭城市群、湘江新区和湘江科学城的大战略、大协同、大融合,建立湘潭大学城、长株潭汽车城、湘江新区九华新片区,进展顺利,前景美好。(富阳湘潭市产业融合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