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关注

沈北新区:宅基地改革“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3-08-07

改革网讯 沈阳市沈北新区作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闲置宅基地改革为突破口,特色产业领跑,农文旅融合,走出了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全民参与擘画沈北美好乡村新图景。

2020年以来,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单家村坚持试点先行,宅基地改革,“空心村”华丽蜕变,率先实现了宅基地空闲盘活。全村以稻梦小镇旅游景区发展为抓手,依托“稻梦空间”特色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租赁农民宅基地,再以合作社名义打包转租给企业;由企业改建、翻建原有住宅房屋,使其达到经营民宿的标准,单家村本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基本原则,采用“两融合、五示范”的发展模式,破解宅基地改革难题,走开宅改新路子,形成了“兴隆台一二三四模式”(一把钥匙、两份协议、三权分置、四金农民)。单家村充分利用村里现有的自然资源,探索出引领乡村生态振兴、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为村民生活富裕再添成色。

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单家村以生态观光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以水稻种植和区位发展为优势,以“一粒米”和水稻种植文化、锡伯族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为特色,以旅游资源盘活空闲农房宅基地,建设旅游民宿,兴隆台街道单家村积极探索“以企带村、村企合作”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稻田彩画、民宿餐饮、特色米糠酵素浴馆、锡伯学堂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线路。

带动乡村村民致富、提供灵活就业岗位、大大增加村民的年收入额……乡村面貌展新颜,百姓致富露笑颜。村民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还通过村企合作获得分红,全体村民增收超过200万元,更是为村民增加就业机会。兴隆台党工委书记马玉娜接受采访时说:“70岁的老人在这儿也能得到公职,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比如保洁保安一些简单的工作,一天工资100元,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我们将更加坚毅勇敢,也更加大胆创新,将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带动我们村民发展越来越好。”

沈北新区持续推进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紧紧围绕下好农文旅融合“一盘棋”,积极促进旅游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清水台街道后屯村不断深耕高标准建设100个樱桃、梅枣大棚,打造集旅游、采摘、餐饮农家乐、民宿为一体的旅游打卡地;黄家街道大丁村曾入选国家住建部“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打造产业融合、村企合作,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合资落地“丁丁营地”,创新露营产业,打造树上木屋,以森系氧吧为主打特色的露营依山而建;黄家街道拉塔湖村在不断创新种植作物,并且引进企业,打造村企合作模式,将种植作物在乡村内直接加工成品,借力互联网发展的销售新模式,进行直播带货,促进乡村经济收入,打造乡村网红,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兴隆台街道孟家台村曾被辽宁省评为“环境最美村”,现如今是“三清一改”美丽再升级,文人墨客纷纷落座作家村;新城街道大洋河村拓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村企联建工厂、推动项目发展,未来还将打造村里的一条特色民宿街,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致富,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沈北新区黄家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波介绍,黄家街道将围绕辽河七星湿地,打造一个七星湿地乡村振兴发展带,把黄家街道毗邻的六个村整合在一起发展,目前已经有20多个项目落地实施。

2023年,沈北新区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全力争创沈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持续推进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推进“三美”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扎实推动农业强区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全面振兴首战告捷筑牢基础、提供支撑。(王敏)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