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问题聚焦 以试点开路

​——探寻全面深化改革的“德清样本”
2018-08-14 18:53:04 来源:本网专稿 

“产学研”合作模式拉开中国科研体制改革序幕

1983年10月20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那一天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和德清县电子器材厂合作成立全国首家科研生产联合体。这一“产学研”合作模式拉开了中国科研体制改革的序幕,被时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严东生称为“德清模式”。

德清县电子器材厂的前身是德清砖瓦厂,上世纪70年代,由于制造砖瓦的资源日益紧缺,生产成本过高,经济效益转差,企业难以维持。“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砖瓦厂派出几路人马寻找项目,最终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找到了一个先进多功能材料开发的项目,也促使德清县电子器材厂诞生。”德清县委副书记敖煜新坦言,在德清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很多是迫于当时环境条件被“逼”出来的。

“星期日工程师”就是被“逼”出来的新事物。

上世纪80年代,每逢星期六下班以后,上海的街头总是可以看到不少步履匆匆的人,急着往长途汽车站、火车站跑。因为他们要搭乘晚上的车次赶往江浙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江浙两省的乡镇企业蓬勃兴起。这些乡镇企业都是农民办的,他们凑了钱,造了厂房,买了机器,但缺少技术和人才,有的不能投产,有的产品质量不过关,迫切需要技术人员的帮助。

星期六晚上去,星期天晚上回,这一批工程师当时被称呼为“星期日工程师”。

“到现在,我都习惯于把我们的技术员称作‘师傅’”。浙江乐韵钢琴厂总经理金文英向记者深情讲述了德清洛舍镇的农民做钢琴的传奇和“星期日工程师”的故事。

在乐韵钢琴的大楼上醒目地立着几个红色的大字“中国农民造世界一流钢琴”。洛舍这个原本与钢琴不沾边的小镇,目前已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钢琴生产基地,“全国的八架钢琴就有一架出自洛舍”。

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让不会弹钢琴、没有乐理知识的农民造钢琴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从上海请“星期日工程师”就是洛舍当时做的选择。后来,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一万元的生活保证金再加上翻了三倍的工资,洛舍镇政府用当时看来极其优越的条件挖来了上海钢琴厂的四位技术人员,在1984年正式成立了湖州钢琴厂,这也是中国第一家从事钢琴生产的乡办集体企业。

然而,这件事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自下而上的“希望怎样搞好社会主义竞争的大讨论”。不少尖锐的意见认为,这是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坑害国营企业,这种歪风必须狠刹,浙江方面应该无条件地把四位技师送回原厂。

1985年4月19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认为“人才流动利大于弊,应该坚持”。同时,上海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也指出:“提倡人才流动,方向是正确的”。由于中央高层领导拍板定音,这场惊动全国的争夺人才风波经过3个多月的争议才风平浪静。

1994年因为企业转制等原因,湖州钢琴厂解体,当年培养出的一大批懂得造钢琴的人纷纷自立门户,在洛舍镇落地生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的钢琴产业一直在稳步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德清县政府为促进乡村振兴,专门因地制宜地出台了《关于加快钢琴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减免税收、技术创新到自创品牌、开拓市场、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奖励钢琴企业。

如今,洛舍镇年产钢琴超过5万架,钢琴制造所需要的音板、铁牌、外壳等8000多个零部件都可以在洛舍及周边乡镇的60余家钢琴企业中采购到,钢琴产业总资产突破2.5亿元。兴旺的钢琴产业更是带动了木材产业、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德清以集聚科技资源、建设创新载体、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将“产学研”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为“政产学研金介用”的“德清模式”。“针对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成果与应用‘最后一公里’等问题,需要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通过打造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让企业体验找成果、找专家、找信息、作评估、谈项目、买成果一站式的便利。”王琴英向记者介绍,德清目前已与浙江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等6所高校院所共建了成果转化中心。

“再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将在德清启幕。我们将以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为契机,借势将德清打造为地理信息的‘达沃斯’小镇。”王琴英告诉记者,能够承办如此高规格的盛会,与这里的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息息相关。作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之一,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已集聚地理信息企业超过180家,形成包括地理测绘、数据建模、卫星遥感等地理信息的产业链,服务对象覆盖全球。

地理信息产业只是德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近年来,德清聚焦突破信息经济、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休闲旅游四大产业,改造提升现代物流、绿色家居等一批传统产业,培育地理信息、通用航空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构建“411”产业体系。

创新的产业需要人才的支撑,而素有“上海后花园”“杭州市民公园”之称的德清,吸引、留住人才是长期以来在发展中面对的主要短板。为了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就业,2016年德清出台“人才新政11条”,打破了原有按行业划分人才的模式,将重点放在引进培养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市级领军人才、县级拔尖人才等五类高层次人才上。

“仅2017年,我们就自主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名,名列浙江省第一。”德清县科技局副局长陈海建表示,今年德清还将更新出台“人才新政20条”。“无论是从直接货币奖励力度,还是为人才在德清创业生活提供的系列服务上,我们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用‘人才引擎’驱动德清的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