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问题聚焦 以试点开路

​——探寻全面深化改革的“德清样本”
2018-08-14 18:53:04 来源:本网专稿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浙江德清,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自然环境独特,交通优势突出。从“股票田”到“标准地”,从“星期天工程师”到“政产学研金介用”,德清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第一个“探新路”。图为德清境内的莫干山,山峦连绵起伏,修竹绿荫如海。中国改革报记者 文帝 摄  

□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健生 王岩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浙江德清,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自然环境独特,交通优势突出。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德清聚焦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以重大改革试点为抓手,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各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全面发力。

仅2010年以来,德清就承担了国家及省级部署的改革试点63项,其中国家级21项,省级42项,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提供了一大批可复制、能推广、利修法的改革经验。

一个县,是如何在中国的改革大潮中流击水,乘风破浪的?7月,在长三角最热的季节里,记者踏上这片改革热土。

莫干山开启“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改革实验

“德清的改革开放有着历史渊源。”王琴英轻轻一语勾起记者浓浓的探寻兴趣。

德清境内的莫干山,山峦连绵起伏,修竹绿荫如海。  

1890年,美国传教士弗利甲来到风景宜人的莫干山,随后很多外国人来到这里建起了别墅。

2007年,从上海骑车赴莫干山旅游的南非小伙子高天成一眼看中了青山环抱的“三九坞”小村庄,与朋友们租下了6间闲置的农房,租期15年。将其取名“裸心乡”,开创了莫干山“洋家乐”。“裸心”意为在简单的快乐中重寻纯朴的初心,回归大自然并享受友情和亲情。“裸心乡”专注发展以“原生态养生、国际化休闲”为主题的精品度假酒店,引来了长三角地区高端客户,甚至有游客从国外专程来到村里体验。

四年之后,高天成进一步在莫干山建造了“裸心谷”。作为中国顶级度假村,“裸心谷”已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高端与杰出服务度假村的代名词。2016年,“裸心谷”的3.0版“裸心堡”应运而生。

这是欧美非文化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生活理念的交融,其背后是品质生活、都市经济圈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汇集。

目前,德清县共有以“洋家乐”为代表的特色民宿600余家。已吸引了来自南非、英、法等18个国家外籍人士的投资,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收益,部分“洋家乐”的单张床位1年上缴税金达13万元。这是德清“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也是德清改革开放,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在《纽约时报》评选的“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个地方”中,莫干山排名第18位。CNN将这里称为:除了长城之外,15个你必须要去的中国特色地方之一。

就在这个地方,1984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一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议题的“莫干山会议”,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将莫干山及德清永久镌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册上。

“产学研”合作模式拉开中国科研体制改革序幕

1983年10月20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那一天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和德清县电子器材厂合作成立全国首家科研生产联合体。这一“产学研”合作模式拉开了中国科研体制改革的序幕,被时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严东生称为“德清模式”。

德清县电子器材厂的前身是德清砖瓦厂,上世纪70年代,由于制造砖瓦的资源日益紧缺,生产成本过高,经济效益转差,企业难以维持。“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砖瓦厂派出几路人马寻找项目,最终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找到了一个先进多功能材料开发的项目,也促使德清县电子器材厂诞生。”德清县委副书记敖煜新坦言,在德清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很多是迫于当时环境条件被“逼”出来的。

“星期日工程师”就是被“逼”出来的新事物。

上世纪80年代,每逢星期六下班以后,上海的街头总是可以看到不少步履匆匆的人,急着往长途汽车站、火车站跑。因为他们要搭乘晚上的车次赶往江浙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江浙两省的乡镇企业蓬勃兴起。这些乡镇企业都是农民办的,他们凑了钱,造了厂房,买了机器,但缺少技术和人才,有的不能投产,有的产品质量不过关,迫切需要技术人员的帮助。

星期六晚上去,星期天晚上回,这一批工程师当时被称呼为“星期日工程师”。

“到现在,我都习惯于把我们的技术员称作‘师傅’”。浙江乐韵钢琴厂总经理金文英向记者深情讲述了德清洛舍镇的农民做钢琴的传奇和“星期日工程师”的故事。

在乐韵钢琴的大楼上醒目地立着几个红色的大字“中国农民造世界一流钢琴”。洛舍这个原本与钢琴不沾边的小镇,目前已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钢琴生产基地,“全国的八架钢琴就有一架出自洛舍”。

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让不会弹钢琴、没有乐理知识的农民造钢琴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从上海请“星期日工程师”就是洛舍当时做的选择。后来,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一万元的生活保证金再加上翻了三倍的工资,洛舍镇政府用当时看来极其优越的条件挖来了上海钢琴厂的四位技术人员,在1984年正式成立了湖州钢琴厂,这也是中国第一家从事钢琴生产的乡办集体企业。

然而,这件事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自下而上的“希望怎样搞好社会主义竞争的大讨论”。不少尖锐的意见认为,这是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坑害国营企业,这种歪风必须狠刹,浙江方面应该无条件地把四位技师送回原厂。

1985年4月19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认为“人才流动利大于弊,应该坚持”。同时,上海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也指出:“提倡人才流动,方向是正确的”。由于中央高层领导拍板定音,这场惊动全国的争夺人才风波经过3个多月的争议才风平浪静。

1994年因为企业转制等原因,湖州钢琴厂解体,当年培养出的一大批懂得造钢琴的人纷纷自立门户,在洛舍镇落地生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的钢琴产业一直在稳步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德清县政府为促进乡村振兴,专门因地制宜地出台了《关于加快钢琴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减免税收、技术创新到自创品牌、开拓市场、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奖励钢琴企业。

如今,洛舍镇年产钢琴超过5万架,钢琴制造所需要的音板、铁牌、外壳等8000多个零部件都可以在洛舍及周边乡镇的60余家钢琴企业中采购到,钢琴产业总资产突破2.5亿元。兴旺的钢琴产业更是带动了木材产业、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德清以集聚科技资源、建设创新载体、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将“产学研”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为“政产学研金介用”的“德清模式”。“针对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成果与应用‘最后一公里’等问题,需要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通过打造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让企业体验找成果、找专家、找信息、作评估、谈项目、买成果一站式的便利。”王琴英向记者介绍,德清目前已与浙江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等6所高校院所共建了成果转化中心。

“再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将在德清启幕。我们将以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为契机,借势将德清打造为地理信息的‘达沃斯’小镇。”王琴英告诉记者,能够承办如此高规格的盛会,与这里的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息息相关。作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之一,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已集聚地理信息企业超过180家,形成包括地理测绘、数据建模、卫星遥感等地理信息的产业链,服务对象覆盖全球。

地理信息产业只是德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近年来,德清聚焦突破信息经济、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休闲旅游四大产业,改造提升现代物流、绿色家居等一批传统产业,培育地理信息、通用航空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构建“411”产业体系。

创新的产业需要人才的支撑,而素有“上海后花园”“杭州市民公园”之称的德清,吸引、留住人才是长期以来在发展中面对的主要短板。为了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就业,2016年德清出台“人才新政11条”,打破了原有按行业划分人才的模式,将重点放在引进培养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市级领军人才、县级拔尖人才等五类高层次人才上。

“仅2017年,我们就自主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名,名列浙江省第一。”德清县科技局副局长陈海建表示,今年德清还将更新出台“人才新政20条”。“无论是从直接货币奖励力度,还是为人才在德清创业生活提供的系列服务上,我们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用‘人才引擎’驱动德清的创新发展。”

“土里寻金”种出改革试验田

1999年,在德清县钟管镇沈家墩村,土地使用成为世代在土里刨食儿的农民面临的最大问题。许多村民感到种地不划算,选择出去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家中的地只好荒着。而一些从事青虾养殖的村民,想要扩大养殖规模而苦于没有地。

为解决这个矛盾,沈家墩村以集体的名义把160户农民家的210亩成片土地以“入股”的形式与农民签合同,然后再通过招标反租给养殖户,实现土地大规模流转,形成“股票田”模式。这样养殖户租得农田后取得规模效益,闲置地的农民既能外出赚钱,又可坐收红利,田地也获得了充分利用。

由一块“股票田”开始,农村土地改革在德清就此拉开了序幕。

2013年5月,德清在浙江省内率先完成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2015年8月,完成全国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2018年6月,颁发了全国首批宅基地“三权分置”证书。

对于德清“农字号”改革取得的成果,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农村政策处处长杨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源于德清准确把握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领域改革的决策部署;另一方面,德清真正从扶持农民的角度设计和推行改革方案。“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推行起来就会比较顺利,释放出的改革红利也容易让各地借鉴和学习。”

杨凌志告诉记者,德清创造的许多经验都已被国家发改委等政策制定部门吸收采纳。“比如在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时,将德清取得成效经验的相关政策举措写入了规划。”

改革试点叠加产生1+1>2效应

眼下,位于莫干山脚下的“醉清风”酒店正在为8月底的开门迎客做着最后准备,这里是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宗”所在地。从2015年2月成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到8月完成全国首宗农地入市交易,为何能用如此短的时间实现改革成果落地?“这是改革集成效应的充分体现。”敖煜新给出了“德清答案”。

早在2014年,德清县成为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确定的28个“多规合一”试点县。在“多规合一”试点过程中,德清对各级集体经济组织现有的存量建设用地进行了全面排摸。通过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空间叠加套图分析,明确了可入市用地的宗数和面积,为后续在全省率先敲响“农地入市”第一槌奠定基础。 

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醉清风”酒店投资人赵建龙在与记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脸上不时露出微笑,“相比于最初的担心,现在感到非常踏实、安全”。他的这种安全感正是来自于越来越多类似“醉清风”这样的项目正在德清不断涌现。

数据显示,目前德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已达177宗、1325.13亩,成交金额3.22亿元,集体收益2.63亿元,惠及农民18余万人。

德清还在探索“多规合一”和“最多跑一次”的集成改革,实现“标准规划”+“标准用地”+“标准服务”的德清样板。

作为集成改革的成果之一,2017年9月,德清县成交了全国第一块“标准地”。所谓“标准地”,就是土地出让时把每块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产业导向标准、单位产出标准等给予明确。一块小小的“标准地”背后,不仅是“亩产论英雄”发展理念和模式之变,也是德清对坚持市场化配置、简化审批流程等的深层次探索。

在“标准地”改革的基础上,德清又同步试点企业投资项目发改委“一窗服务”改革。

2018年7月26日,总投资20亿元的“非常莫干山”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在莫干山镇燎原村正式开工。据项目投资人沈旭芬回忆,从2017年底进行投资咨询,到项目开工只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项目能够这么快开工,得益于德清推出的‘一窗服务’,特别是代办员的敬业和专业,很多次上门服务解决问题,让我们感到省时省心又省力。”

沈旭芬口中的代办员,是德清县发改委针对企业投资项目“一窗服务”组建的专业队伍,为企业提供事前谋划、事中代办、事后配套服务。记者了解到,2017年11月,德清县发改委设立代办服务部门,首批11名代办员经过培训后正式上岗。“前段时间我们还开展了竣工前‘最多跑一次’的培训,随着政策上的变化,我们会不断跟进学习,也让业主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办理信息。”代办员应亮向记者介绍说。

“‘标准地’和‘一窗服务’两大改革试点叠加之后发挥出了1+1>2的效果。”德清县发改委主任章洪春表示,联动推进、协同推进是德清改革最大的特点,由此产生的改革集成效应也为德清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一项改革的成果往往是下一项改革的突破口。”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户籍制度改革创造了条件。德清对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资产股权、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等进行全面确权,进一步明晰农村产权关系,保障进城镇落户农村居民合法权益,彻底打消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户籍制度改革为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提供了突破口。2013年9月,德清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城乡居民统一登记为“浙江居民户口”,附着在户籍背后的33项城乡待遇差异全面并轨,破除了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改革后,“城居医保”与“新农合”并轨,参保的农村居民缴费没有增加,但报销额度却提高了5到8个百分点。

——城乡体制改革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奠定了基础。德清围绕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建设保护、社会治理创新等8大领域,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69:1,以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加快。

与此同时,改革环环相扣的局面在推动乡村振兴中也获得充分体现。德清将城乡体制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30余项涉农改革系统叠加,在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方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乡村振兴走在了全国前列。

容错免责激发改革创新激情

改革总有风险,如何让勇于改革创新的领导干部放下包袱,不用担心做多错多的风险?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建立健全容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

早在2016年,德清就出台了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办法,对“改革创新未达到预期效果或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除外),属于不可抗力导致”“无失职行为,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等6种具体情形可以减责免责。

“一方面,容错免责机制激发了党员干部改革创新的激情。另一方面,在推动改革试点中,我们又培养了干部,锤炼了干部,强化了干部的改革意识。干部的眼界、思路也获得了很大提升。”王琴英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德清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统一由县委改革办统筹,重大改革事项都是由县领导直接挂帅。

2017年,德清组建全国县域首个医疗保障办公室,实行医保、医疗、医药由一名县领导分管。“医保办的设立,提高了政策衔接、综合监管和工作推进效率,为深入推进医共体试点提供了保障。”德清县卫计局副局长陆国强介绍说,德清还整合了3家县级医院与12家卫生院,成立两个健康保健集团,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全—专科联合门诊、县镇康复联合病房,实现百姓就医“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日前,德清县因在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面的明显成效获得国务院表彰。

从“股票田”到“标准地”,从“星期天工程师”到“政产学研金介用”,德清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第一个“探新路”。在德清展示馆的楼梯两侧,陈列着德清荣获的各项示范称号,记录着这座城市因改革而创造的“德清经验”。

在如今的莫干山下,拥有着“改革基因”的德清,正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新活力,不断释放着改革红利,在全面深化改革之路上稳步前行。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