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城市研究员院长王学德:
一物一码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国家发改委2013年正式批复中国科学院牵头建设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物联网提供跨行业、跨平台、跨管理机构的标识管理公共服务,有效解决我国物联网行业从应用示范到产业规模发展过程中标识管理和服务的核心问题,从根本上推动和促进物联网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标识服务在物联网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开展了商品溯源、智慧农业、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制造等物联网各行业领域基于标识的应用示范,总结了应用特征,完成了完整的应用体系,有效支撑了各行业应用的互联互通。一物一码等一系列技术将为信用体系的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于国家平台研发的标识系统主要应用于产品溯源场景,针对市场价格泛滥、传统方式没有信息反馈而造成投入大收效低的痛点。建设面向溯源数据源的大数据支撑平台,利用大数据和技术建立信息回路机制,面向消费者、厂家和管理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防伪和信息溯源服务,提升品牌价值。同时可通过用户行为、卫星定位等犯罪源头信息,提供详尽的数据报告,协助商家和管理机构治理和决策。
社会信用体系有三个功能:一是记忆功能,能够保存失信者的记录。二是揭示功能,可以提高经济和工作效率。三是预警功能,可以对失信行为进行防范。这三个功能与国家物联网平台或者物联网标识管理的关系如下——第一是记忆功能,也就是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产品溯源,信用建设是一种人品溯源,是基于过往行为的大数据。第二是揭示功能,物联网平台可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第三是预警功能,物联网平台实现一物一码,通过固有的标识和代码形成背书作用和大数据留存。
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实践正在由初级探索向纵深发展过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初步完成、信用分类的监管全面实施、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建立健全为信用大数据的社会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城市信用实践的方向在于将新兴产品应用于更多的经济社会、活动场景中,使社会更为智慧、诚信、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