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实践引领信用应用

2018-05-29 11:01:17 来源:本网专稿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新实践研讨(主题论坛)部分嘉宾观点摘编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新实践研讨主题论坛现场


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宋红光:

信用管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县域信用经济模式是通过信用生产、信用管理、信用应用来提高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社会经济主体交易成本,防范和化解社会治理和经济运行风险的一种市场经济管理模式。

如果说社会治理转型是一条轨、经济改革发展是一条轨,那么信用管理就是把这两个社会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稳定结合起来的“枕木”。在县域区域内,通过信用管理、社会治理,能够激活资源、盘活资产、用活资本,实现县域经济的和谐有效快速发展。

县域信用经济模式主要有三个任务,一是构建县域信用经济模式的顶层设计,二是建立线下服务平台,三是构建一个满足政府经济社会运营管理需要的信用管理平台。顶层设计即构建政府引领、市场运作、信用监理、法律护航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线下信用经济服务平台,包括首先搭建一个由政府、智库、评估评级评价机构、财务机构、法律机构以及媒体参与的公共服务平台。其次整合资源,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获得经济发展的能力,将项目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再次,按照信用原则管理每一个项目,通过信用管理规范管理整个经济模式,形成经验做好品牌推广。

线上的综合信用管理平台由两网三库四系统构成。“两网”指信用门户网和专业服务网,通过征信系统、分析系统、评价系统和数字化输出系统“四系统”,形成大数据库、信用信息库和信用产品库。以此构成地方信用管理的支撑,满足政府监管、社会主体需要以及民众百姓获得信息的平台。

希望通过县域信用经济模式实现信用选商,选出招来优良资本和优质客户,实现资源与资本对接。同时,通过信用要素植入,使区县产生经济活力。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崇宇:

从北京朝阳区社会服务管理看“信用管终身”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在和政务服务改革深入融合。近期,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等8项主要任务。本人结合北京市朝阳区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实践的案例,讲一讲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

北京市朝阳区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由3大子系统16大模块构成。事前管标准,即朝阳区以城管为基础向外延伸,为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11个领域制定了一套执行标准,共118大类,5117小类。将立案、处置标准、结案等整套标准录入到系统内,朝阳区3000多位网格负责人经过培训即可实现傻瓜式操作。

事中管检查。就是把任何一个案件的处理变成一种闭环式的处理流程——标准依据法律制定,执行过程依据标准执行,朝阳区监督指挥中心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

事后管处罚。任何一个操作在闭环系统里都会留下痕迹,从而形成社会事务管理大数据,根据大数据即可进行重点问题分析,同时产生排名。原则上朝阳区对排名后1/3的地区办事处和街道办事处在评优和提拔上不予考虑。

信用管终身。以朝阳区2014年发生的一场重大火灾为例,根据系统倒查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并实施责任终身制。朝阳区提出干部轨迹化管理机制,提拔、奖励前均需要查询之前的工作数据。

万达财富集团董事长李炳春: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完善的信用服务


信用是共享的,信用是服务的,信用是管理的。万达财富集团推出的易企享中小微企业服务,是针对中小微企业,通过评级让其进入这平台,并提供五方面的服务。

第一是供应链服务。进入一级平台,评级后为其提供白条,可以内循环用白条购买产品,同时也给企业员工授信。第二是保障服务。为中小微企业的产品事故、企业人员的伤害等问题提供保障,通过保障机制把很多企业的售后等容纳在一起,也将给消费者和使用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第三是信用销售保障。借助京东和阿里巴巴提供销售的便利,提前三天为企业提供贴现服务。第四是品牌提升服务。第五是共享服务。进入易企享平台,所有消费者和企业都是平台的股东,通过分红尽可能回避假冒伪劣产品。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琳:

义乌市苏溪镇探索乡村管理服务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一个健康有序的基层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治理与服务是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新方向,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解剖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乡村管理服务创新案例,可以从纵深的角度了解国家基层的信用体系是如何落地的。同时随着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也可以看到这一种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苏溪镇乡村管理与服务体系主要是由三个围度组成,分别是乡村生活、企业生产和片区管理。乡村生活对应的是平安苏溪指数,企业生产对应的是苏溪镇安全监测,片区管理对应的是苏溪镇网格化社会管理指数。

平安苏溪指数是从平安创建、社会治理、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核心而构建的指数体系,客观评价苏溪平安现状、构建出区域平安体系的晴雨表,为苏溪镇政府提供理论依据。平安苏溪指数报告依据平安苏溪指数编制并按月发布,平安苏溪指数已经成为镇政府治理的指挥棒,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正在走出一条社会化管理的创新之路。平安苏溪管理体系包括六个指数,分别是农产品安全指数、社会治安指数、信访稳定指数、基层自治指数、消防安全指数、企业安监指数,通过六项指数整体评价苏溪镇的安全情况。

苏溪安全生产监测是以苏溪安全生产工作报告的形式展现,通过安全生产监测评价体系综合反映苏溪镇安全生产的状况。报告在反映生产整体水平的同时,结合片区统计数据,对全镇6个片区安全生产状况分别进行考核评价,从而激励各类责任主体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工作能力。

网格化社会管理指数通过各种量化的指标综合反映苏溪镇管理状况,包括20多个指标体系,着力打造社会管理的特色品牌,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这套指数体系是依托于义乌智慧网格平台提供的考核结果,对苏溪镇各片区共67个网格的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苏溪镇通过乡村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使原来比较模糊的日常工作有了量化数据。同时,乡村管理三类指数的构建为基层社会治理活动开展提供了科学保障。此外,近两年监测的结果反映出上述三个围度的指数都出现了向好的变化趋势。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城市研究员院长王学德:

一物一码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国家发改委2013年正式批复中国科学院牵头建设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物联网提供跨行业、跨平台、跨管理机构的标识管理公共服务,有效解决我国物联网行业从应用示范到产业规模发展过程中标识管理和服务的核心问题,从根本上推动和促进物联网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标识服务在物联网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开展了商品溯源、智慧农业、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制造等物联网各行业领域基于标识的应用示范,总结了应用特征,完成了完整的应用体系,有效支撑了各行业应用的互联互通。一物一码等一系列技术将为信用体系的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于国家平台研发的标识系统主要应用于产品溯源场景,针对市场价格泛滥、传统方式没有信息反馈而造成投入大收效低的痛点。建设面向溯源数据源的大数据支撑平台,利用大数据和技术建立信息回路机制,面向消费者、厂家和管理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防伪和信息溯源服务,提升品牌价值。同时可通过用户行为、卫星定位等犯罪源头信息,提供详尽的数据报告,协助商家和管理机构治理和决策。

社会信用体系有三个功能:一是记忆功能,能够保存失信者的记录。二是揭示功能,可以提高经济和工作效率。三是预警功能,可以对失信行为进行防范。这三个功能与国家物联网平台或者物联网标识管理的关系如下——第一是记忆功能,也就是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产品溯源,信用建设是一种人品溯源,是基于过往行为的大数据。第二是揭示功能,物联网平台可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第三是预警功能,物联网平台实现一物一码,通过固有的标识和代码形成背书作用和大数据留存。

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实践正在由初级探索向纵深发展过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初步完成、信用分类的监管全面实施、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建立健全为信用大数据的社会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城市信用实践的方向在于将新兴产品应用于更多的经济社会、活动场景中,使社会更为智慧、诚信、高效。

芝麻信用副总经理李丛彬:

“信用+”是下个十年社会经济最大红利


“信用+”是下一个十年社会经济最大的红利。在下一个十年里构建一个人人可感知可管理的信用体系,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在交易前和交易后释放基于商业的潜能。“信用+”就是信用基于大数据和平台的一种信用连接,将平台的能力、商业、人之间的关系快速连接起来。

“信用+”生态在消费升级之下,是一种解决人和新服务供需矛盾的能力,或者说是一个从本质上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平台。在信用经济时代,可以通过一些先进技术直接进行资源分配,共享经济就是一个通过信用经济直接进行资源分配的方式。

信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普惠,可以让更多没有征信技术的人在生活中被信任。创新服务可以解决个性化、匹配化和体验之间的矛盾,在“信用+”的基础上带来更普惠、更高效、更好的体验。

在普惠方面如何实现换道超车?需要建立一个新型的信用体系,或者一个新型的系统性机制。在大数据时代需要系统性的信任,信任可以更好地连接人与服务,如何连接?首先,能够快速地证明匿名陌生人的身份;其次,需要证明这个人可信;再次,需要证明这个人守信,这些都可以通过平台机制来进行。“信用+”在提供一些新型服务的同时,可以为中小商户或者成长前景较好的企业提供服务。

以前很难通过免押金的形式将电脑租赁出去,必须收押金。如何把最大的体验和最小的风险结合起来,提升服务能力,“信用+”的服务模式就是解决方式。

江苏省宿迁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宝林:

以创新理念研究城市信用应用


创新是改革的推动力,也是信用惠民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我们需要以创新的理念研究城市信用应用。各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信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了比较完整的积累,目前加强应用是核心所在。

宿迁市以三方面创新举措推动城市信用应用。第一是抓住关键领域来推进应用。宿迁市在政务领域设立了公务人员信用档案和老百姓关注的12个关键领域进行季度评价两个项目。公务人员信用档案积累了很多数据,同时构建了在体制内应用的公务人员信用积分,通过25个指标每半年评价一次。政府部门从重点领域入手,对老百姓关注的12个关键领域进行季度评价。

第二是要抓住重点领域。宿迁市以信用承诺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目前宿迁市28个部门共同推动“信用+”工作,包括公共资源交易、城市管理、集贸市场、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等领域,推进方法除了第三方信用评价,还涉及积分或等级评定等多种方法。此外,宿迁市实行“信用承诺+契约管理”的方式,抓住基层信用管理的难点,目前已经在3家餐饮综合体试点开展“信用承诺+契约管理”工作,解决了行政执法过程当中硬碰硬达不到行政执法效果的问题。

第三是在热点领域推进应用。宿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文明交通、旅游、公共事业等领域做了最基层、最细致的数据归集和实际应用工作。在推进这些领域信用工作的过程中,多次征求意见,防止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同时,宿迁市今年3月推出个人信用积分西楚分,5月1日,西楚分各项应用场景正式启用。西楚分设置69个指标项,多维度反映个人信用状况,让诚信市民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提升了信用便民惠民的服务能力。此外,“信用承诺+审批”也在宿迁市五大领域33个项目中进行改革,与目前证照分离改革有效统一。

只有通过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措施,才能把城市信用应用深入推进下去。不论是信用体系建设,还是城市信用的应用都是永无止境的,需要信用工作者用创新的意识和方法来做这项工作,才能做下去做得好。

(本组文字由中国改革报记者刘梦雨辑,图片由中国改革报记者韩乾摄)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