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优质包装提升品位。崇州农业企业精心设计,通过把崇州米的地域文化、产品特色融进包装之中,实现优质大米与精美包装的和谐统一。现在崇州米已经实现了包装材料环保化、包装样式礼品化、包装规格多样化,大量使用真空保鲜包装、纸盒、纸袋及可降解材料包装,既提升了产品形象,增强了包装对产品的表达能力,体现了地域文化特点和人文精神,又达到了环保要求。
三是保真守护好品牌。为了保证消费者能够吃到真正的崇州米,保证崇州米“高品位”地位,崇州启动稻米质量安全追溯工程,建立了大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大米质量安全管理,严格规范证明商标的使用和管理。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将水稻的种植、收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信息通过大数据记录下来,实现了大米质量“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
四是是培育优质粮油公共品牌。崇州着力培育“稻虾藕遇”优质粮油品牌,构建“崇耕”公共品牌+“稻虾藕遇”优质粮油“双品牌”联动推广体系,打造“天府好米、稻虾藕遇”,提升“崇州造”优质大米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诚信度。稻米品质明显提高,采取品牌销售、订单销售,亩平增收200元以上。
五是推行电商销售模式。崇州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搭建“土而奇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垂直平台+本土平台”三级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成线上供销、线下体验的“崇州农特馆”,促进粮食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延伸。建成“土而奇”优生活连锁生鲜超市3个,农产品配送中心2个,乡镇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5个,村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231个。
从稻田综合种养到品牌打造、电商销售,崇州“天府好米”不仅博得了好名声,更重要的是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吴云刚说,每亩稻田可以产鱼400斤以上,直接收入2000余元,加上水稻种植的收入,每亩田有3000多元了,“明年还要发展稻虾种养,争取扩大到200亩。”
杨福明也算了一笔账,以水稻亩产570公斤计算,全年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亩收入2280元,种田亩利润920元,每亩社员分红650元,亩纯利270元。稻鱼综合种养,每亩鱼苗50斤约 500元,管理费用约500元,可卖鱼200斤得2000元。
据崇州市农发局对稻田综合种养的统计,仅此一项,全市土地股份合作社就直接增收近3000余万元,入社社员人均增收2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