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京皖供应链促进推介会 续写合作共赢“京皖故事”

来源:安徽日报作者:王弘毅时间:2025-07-21

7月17日,作为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配套活动,2025京皖供应链促进推介会在北京举行。这场推介会以链为媒,由北京市贸促会、安徽省工信厅等单位共同主办,既是链博会期间首个省市联办的专题活动,也是京皖首次在供应链领域开展的专项对接。

对安徽来说,北京作为企业总部之都、外资之都、“独角兽”之都和会展之都,深化京皖合作是“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力赋能”的重要平台抓手。

再放眼全国,两地的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联动实践,是服务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局的先行探索。

北京市贸促会主任李向英用“三个首”总结:“首善标准、首个尝试、首次探索。”

“天然之选与必然之路”

北京与安徽,相距约1000公里。虽分属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但北京与安徽的合作故事,成就了很多标杆案例,部分产业合作项目的创新和突破前所未有。

2007年,合肥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引进北京企业京东方和它的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以此为基点,安徽合肥如今已经成长为重要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这之后,2013年,清华大学与合肥市政府联合建设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此为契机,安徽持续培育壮大公共安全产业,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造就了全国城市治理与产业发展的一个标杆。

如今,科大讯飞、阳光电源、东超科技等安徽企业纷纷在京设立相关业务总部……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合作不断加速,京皖双方在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人才链上不断深化互融互通。

事成的关键在于人通。

今年1月,安徽与北京首次建立挂职机制,首批9名安徽干部赴北京挂职。2个月后,经过深入思考,这批挂职干部们向安徽省政府提交了一份建议,呼吁进一步加强京皖两地合作交流,其中一条就提到“在第三届链博会期间,与北京市共同举办‘京皖产业链对接会’”。

这条建议受到安徽方面高度重视。在北京市贸促会、安徽省工信厅的牵头对接下,联合办会从纸面走向现实,进程大大提速。

安徽省商务厅在京挂职干部宋飞表示,北京、安徽两地科创交汇、产业交叉,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加强京皖合作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如何看待这样的“天然互补性”?

从创新的协同度来看,北京、安徽都是科创的“特长选手”,强强联合空间广阔。这些年,双方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顶级创新平台,在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催生出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天都”双星、“九韶内核”软件等一批“国之重器”,形成了从合作研发到相互转化的创新链条。

从产业的匹配度看,北京的优势在三产,安徽的特长在先进制造业,产业合作具有很强的契合度,京皖两地的企业在二、三产的深度融合上先行先试,取得了许多显著成果。比如,京东方在合肥打造了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奇瑞、江淮等安徽车企与北京的百度阿波罗、地平线等智能驾驶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今年前5个月,包括央企在内的在京企业来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位居安徽省外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地前列。

“京皖在供应链端口深化合作,既是天然之选,也是两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安徽省工信厅消费工业处处长程效春认为,作为本届链博会期间唯一的省市合办活动,首届京皖供应链促进推介会成功举办,正是双方各扬所长、携手共进,共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活力的全新探索和有益尝试。

“一拍即合的契合度”

7月17日上午,北京,阳光明媚。

当天上午,会议现场高朋满座,人潮涌动,2025京皖供应链促进推介会正式拉开帷幕。

这是一场高端对话。共有来自18个国家(地区)40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政府部门、院士专家、行业领军企业500余人参会。

这是一轮高能对接。北京、安徽两地多家企业与机构现场成功签署14项意向性合作协议,覆盖供应链金融、智能制造、数据算力等关键领域,意向性协议金额突破50亿元。

这还是一次高效引领。京皖两地分别推介了两地优势产业与政策红利,发布两项极具代表性和前瞻性的供应链应用场景。

据北京市贸促会会务部副部长冯侠介绍,本次推介会整合政企多方资源,构建跨区域、多层级、宽领域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打造“会前预对接、会中深洽谈、会后强跟踪”闭环服务,推动商务洽谈合作落地转化。

在推介会举办前,北京市贸促会组织日本参会代表团和安徽参会企业集体赴北京理想汽车公司进行参观考察;组织阿联酋参会代表团打卡北京中轴线,体验历史文化与现代工业碰撞;组织泰国参会代表团赴中关村软件园、北汽福田集团和三一重工集团考察交流高端制造。

本次推介会上,聚焦人工智能核心赛道,深度梳理两地产业链互补优势,精准形成供需对接清单,定向组织20家重点企业“一对一”深度洽谈;匹配精选300家优质企业现场交流;安徽省蚌埠、淮北、阜阳等地市派出招商团组对接资源,安徽省科技厅、省贸促会、省驻京办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会观“链”。

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后,京皖企业家们纷纷认为“产业链的高契合度”是双方“一拍即合”的重要基础。

“合肥是显示之都,在显示产业生态上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液晶显示企业京东方、硅基微显示企业合肥视涯等是我们的上游供应链,合肥联宝这样的大型代工企业是我们的产业链下游。”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段家喜高度评价了安徽合肥的产业生态。

耐德佳总部项目此次在合肥包河区落户,三期总投资规模15亿元。“可以填补合肥在元宇宙显示光学技术和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和上下游一起构建元宇宙产业链的完整闭环。”段家喜说,元宇宙是新一代的数字技术,护眼显示关乎每个家庭的眼健康,是具有万亿元市场潜力的产业,相信通过两地企业的协同创新,必将为合肥显示产业和科技创新带来新的动力和生机。

“特别看中安徽的应用场景”

场景,是本次推介会的又一大关键词。

本次推介会设置专题推介与场景发布环节。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安徽省工信厅分别推介两地优势产业与政策,北京市门头沟区、安徽省芜湖市重点推介特色产业园区及优惠政策。北京市海淀区推出“中关村AI北纬社区”建设项目,通过构建四大创新矩阵与八大赋能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AI产业生态圈。安徽省合肥市发布人工智能场景清单,涵盖智能社会治理、数字城市运营、产业融合创新等五大领域共36个具体应用场景,释放百亿元级市场机遇。

会议现场还设置AI市集展示互动区,虚拟数字人、增强现实手术导航、AI普惠教育平台等硬科技和场景创新,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为观众带来可触、可感、可参与的交互式数字娱乐体验。

“安徽有着大量优良的应用场景,这些场景都是我们发展无人驾驶和智慧交通所必需的。”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轩说。他表示,这次企业与合肥智慧交通投资运营公司签订的功能型无人车应用推广项目就是看中了合肥的应用场景。

“安徽是全国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有着天然而广阔的应用场景。我们选择在合肥落地无人驾驶物流车运营中心和研发中心,可以更好地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推广,更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王轩表示。

科大讯飞副总裁任萍萍表示,本次会议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京皖分别具备“政策高地+场景资源”与“技术策源+制造基础”优势。科大讯飞作为皖企代表,将进一步把星火大模型等创新成果推向北京市场,同时引入首都生态伙伴,反哺安徽AI产业集群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唯有坚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才会带来共赢发展。

北京与安徽,已经深植人文相通、科创相连、产业相嵌的合作根基。此次以链为媒、深化合作,将让新一轮未完待续的“京皖故事”,更值得期待。(王弘毅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