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作者:刘亚婷时间:2024-12-10
尽管青藏高原的冬季寒风肆虐,青海省互助县的菜农们内心却洋溢着温暖,今年,他们种植的蔬菜喜获丰收,且卖出了好价格。
近年来,互助县高原冷凉蔬菜的产业化步伐显著加快,更凭借品质佳、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质,深受青海省内外客商青睐,现已远销越南、北上广、粤港澳深、湖北、湖南等地。如今,超过7.5万亩种植面积的高原冷凉蔬菜,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勃勃生机,正在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这一切的巨变,离不开东西部协作的强力推动。
走进互助鑫康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红甜菜生产线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这条生产线是2023、2024年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共500万元建设的项目,采取了产权到村的模式,通过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公司与村集体实现了利益联结共同发展。
该公司负责人顾志康介绍说:“这一笔东西部协作资金,既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流转的紧张局面,又显著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023年,公司向哈拉直沟乡2个村集体分红10万元,2024年向哈拉直沟乡5个村集体按照股份比例分红28万元。同时,在收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为本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就近就业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和机遇。”
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朱安香主任分享道,当地有许多通过种植高原冷凉蔬菜来实现致富增收的成功案例。武玉英便是其中一员,她不仅在台子乡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务工,年收入可达三万多元。此外,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下,自2021年起,她又尝试种植供港的冷凉蔬菜。她先种了一茬罗马生菜,随后又种了苦菊。这样的种植模式,使得她一亩地的年收入能达到近8000元。
而这一切的起点,还要追溯到2022年。当时,互助县投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600万元,作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高原冷凉蔬菜发展“药引子”,实施了万亩菜薹供港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这一项目不仅推动了互助高原冷凉蔬菜的规模化种植,更健全了育种、种植、仓储保鲜、深加工等产业链条。截至目前,互助县已经累计收获输出高原冷凉蔬菜17万吨,产值超过6.2亿元。
为了促进高原冷凉蔬菜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互助县充分发挥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机制作用,采取了突出示范带动、技术培训与指导、实行订单销售、强化联农带农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截至目前,互助县已经备案建立了1.54万亩“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达2万亩,主要种植生菜、苦菊、菜薹等品种,生产各类“供港澳”蔬菜4万吨,产值超过1亿元,全年带动约20万人次从事蔬菜种植生产活动,发放劳务工工资2000余万元。
东西部协作的春风,不仅吹绿了互助县的田野,更吹暖了农民群众的心。“明年,我们将充分利用互助县已认定的1540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这一宝贵资源,致力于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农业产业。通过精心培育特色品牌,健全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进一步扩大富农效应,助力农民群众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愿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无锡市对口帮扶海东市互助县联络组负责人殷翔说。(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刘亚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