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4-12-04
本网讯 泗县泗城镇关庙村位于城区以西三公里处,303省道穿境而过,作为城区门户,近年来,该村积极推动群策群力、号召群防群治,借鉴政协“六事”(点事、定事、议事、决事、办事、评事)工作法,纳入基层治理,创新搭建“六事”议事会“微平台”,广泛采纳群众建议、开展议事活动,提升村内决策和治理水平。通过“村里事大家评、百姓事百姓议”,有效增强了群众主体参与意识、自我约束意识,塑造乡风文明新面貌,成为全县乡村治理新生态的一个缩影。
搭建舞台 构建治理“同心圆”
“我们村里要做移风易俗的先进表率,鉴于本村大多数家庭的实际状况,建议婚礼在1天内办结,婚车不要超过6辆,喜宴安排上最高上限不要超过15桌,提倡环保、安全、节俭的婚礼形式,杜绝恶俗婚闹......”议事厅里,村党总支书记孙少保逐条向大家宣传并讲解《抵制高额彩礼倡议书》。
“大操大办、高价礼金和攀比之风这几年愈演愈烈,已成为一种陋习,给很多家庭造成负担,也给一些年轻人婚后经济生活造成隐患。”“婚姻应当始于‘爱’,礼金更应归于‘礼’,不必过度铺张,建议能纳入村规民约中,也可以编排个节目向大家宣传一下。”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示认同。
在该村党总支统筹下,村“两委”成员、网格志愿者、乡贤五老、党员户、村民代表等组成临时议事小组,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利用闲暇时分,围坐在村内议事厅、文化广场、农家院落里开展协商议事,内容涉及家长里短、婚丧嫁娶、村务管理等大事小事,村民通过话家常、聊想法、谈心得,唤起遵守村规民约的自觉性,遵从文明倡导的积极性。同时村民们以“议事会”为舞台,自发组建3支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队,自己编排小品、歌曲、快板等节目,近年来共开展150余场移风易俗宣传活动,立足议事会“圆心”,构建起互相劝导、共同监督、大家共享的“同心圆”。
共商闾里事,同筑睦和风。近年来,该县广大乡村地区积极创新党群理事、社情民意恳谈载体,打造特色“微议事”品牌,如屏山镇大李村的“胖板凳会”、丁湖镇大桥村“乡贤五老”调解会、泗城镇彭铺社区“庭院微宣讲”等,根植于乡村文化、社会基础,以群众喜闻乐见方式,赋能乡村自治、移风易俗。
规范程序 推出高效“解题法”
“近期接到村民反映村口路面坑洼导致形成不便的问题,我们已经协调资金和施工队进行抢修,现在询问下是否还有其他意见。还有下周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活动,建议每个小组都能有两名志愿者参加......”议事会上,村内乡村振兴专干说道。
“路面刚修好还没完全硬化,大型农机还不能过,建议放一个警示牌,提醒下大家。”有村民代表如是建议。
该村以议事会活动为载体,推出“六事”工作法,结合日常排查走访和村民代表反馈问题“点事”“定事”,形成议事活动清单,通过“议事会”组织议事小组“议事”“决事”,并由工作人员现场记录,转交给“两委”“办事”,最终办理结果由下一次“议事会”公开“评事”。“六事”工作法形成严谨的闭环流程,开诚布公充分采纳村民意见建议。大到村内重大项目建设、集体资金使用,文明实践活动策划、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村规民约议定等,小到邻里琐事、家庭纠纷需要公开“评理”的地方,都纳入村内“六事”协商流程,科学高效回应村民关切,化解各类矛盾,融洽了干群邻里关系、凝聚起众议众治热情。
村治循规道,群谋善政昭。据了解,泗县屏山镇大李村近年来同样以“五步工作法”(群众说事、党群议事、民主定事、承诺办事、群众评事)模式完善“胖板凳会”机制,为实现“小事不出组”定制一整套闭环流程。当前,全县在深化“微议事”的探索实践中,以村组“小网格”为根据地,完善制度流程,使之成为村级“四议两公开”程序的“有力”补充、细化“微治理”的“有形”载体、村民参与民主自治的“有效”模式。
积分评比 建立乡风“红黄榜”
为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家风,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该村专门召开议事会,分别评选产生“好婆婆”“好媳妇”各1人,同时向历年“好婆婆”“好媳妇”代表们发放奖品。“奖品都是根据大家平时有口皆碑的家风、善行,附加积分兑换的,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发扬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爱护环境的美德,同时热心村内志愿服务、倡导维护邻里和谐,以自身为表率带动左邻右舍向你们学习。”该村党总支书记孙少保表示。
该村积极探索“积分制+议事会”模式,将积分评比纳入“议事会”环节,引导大家“亮分”“晒分”,形成见善见行、争先争优的良好风气。通过积分集中评议评比,同时参照正负面行为清单,建立“红黄榜”,积分获得较多的农户除了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商品,还可获评“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等荣誉,登上“红榜”风采栏;而积分落后,存在不良作风、违法行为的农户则通过“黄榜”予以警示,起到表彰先进、激励落后双向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热情,自觉践行反对大操大办、维护邻里和睦、培养良好家风、爱护环境卫生、热心公益事业等文明新风。2024年,关庙村表彰“好媳妇”“好婆婆”6人,十星级文明户28户,村民参与积极性高涨,参评率达到98%以上。
“‘红黄榜’建立不能通过‘一言堂’,而要让村民广泛知晓和信服,这就需要大家来商榷。”泗县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季巍表示。
赏善旌昭德,规过榜策行。“积分制”通过量化评比,为村组议事解事、促进善治提供了标准依据和约束效力,同时激发了群众参与动力,将积分评比纳入民主议事自治生活中,为全县乡村优化治理生态提供生动借鉴。(徐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