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4-12-03
本网讯 骨科感染的治疗和骨骼功能的恢复是现代医学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50万严重骨感染病例。传统临床实践中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抗微生物耐药性(AMR)的增加,而生物膜引发的炎症反应也会阻碍组织愈合过程,使骨科感染治疗尤为棘手。
近日,改革网·江淮风采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联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利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III)技术成功制备了含有钴元素的钛基骨植入物,这类植入物在无需摄入外源性重组蛋白或抗生素的条件下,依然具有降低感染并加速骨修复的功能,为骨骼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案。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上。
图1. Co- Ti共承载钛设计的复杂系统以促进病变骨缺损的再生
研究团队通过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实现了一步式制备含钴元素的钛基植入物。这些植入物具有出色的生物物理适应性,能够调节免疫功能,促进感染性骨缺损的愈合与组织再生。研究表明,此类植入物有效地破坏了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例,其粘附率降低了80%以上,展现出显著的抗菌活性。
研究发现,这种新材料促使巨噬细胞转变为有助于组织愈合的M2型表型,形成了有益于骨骼重建的免疫微环境,并表现出降低TRAP酶活性的倾向。(杨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