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4-12-02
本网讯 为了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夯实基层治理基石,近年来,泗县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工作,不断拓展源头治理服务功能,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让基层治理成色更足。
织密源头治理“根系”,让前端预防走得更稳。构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栋—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体系,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拧紧源头治理链条,持续补链强链。推动规范和优化网格设置,实现镇(街道)、村(社区)、组(小区)三级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全县18个镇(街道)187个村(社区)共科学划分网格2183个,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隐患排查等深入到微网格,让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跑在信访之前,跑出矛盾纠纷调处的“加速度”,将矛盾隐患消解在萌芽状态,筑牢隐患排查“第一道防线”。
筑起调解情感“桥梁”,让矛盾纠纷解得更快。用好人民调解委员会预防矛盾激化的功能,充分发挥社会关系“润滑剂”、矛盾纠纷“减压阀”作用,助力源头化解。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队伍由派出所和司法所工作人员、资深调解员等专业力量组成,将调解与释法明理相融合,督促指导各类调委会建立“边调解、边普法”工作机制,常态开展“以案说法”,做到调前讲法、调中明法、调后析法,推动实现“调处一案、教育一片”的工作目标。截至目前,全县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348件,牢牢守住基层治理底线。
突出特色经验“做法”,让基层治理做得更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县政协不断探索,从“点事、定事、议事、决事、办事、评事”六个环节,创新开展了“六事工作法”,解决基层治理、民生等各个领域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急需的问题。充分发挥“老杨工作室”“岳喜环调解室”等矛盾纠纷品牌调解室作用,及时解决家庭、邻里矛盾等民生难题。各镇(街道)吸纳有经验、有威望的村“两委”、乡贤五老人员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开展法律宣传、防控排查,有效排除隐患、化解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屏山镇大李村每月15日利用“月半板凳会”广泛征求基层治理意见45条,成功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赢得了村民的高度赞誉和信任。(季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