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4-11-08
本网讯 11月7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了近年来安徽自然资源系统在深化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安徽省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走改革路、打创新牌,扎实推动自然资源领域各项改革落地见效,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化耕地保护制度改革,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安徽牢记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坚决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通过实施《安徽土地监督检查条例》《安徽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耕地保护责任落到实处。截至2023年底,全省耕地总面积达8345.18万亩,实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176万亩,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净增加,连续24年实现占补平衡。全省耕地总面积从全国第9位提升到第8位,在2023年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次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为了进一步激励耕地保护,安徽还建立了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累计拨付资金超过4亿元,并显著减少了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绘就可持续发展空间蓝图
安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除合肥市外的15个设区市及其所辖54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批。这些规划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需求,谋划构建了“一圈二屏三带五区”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安徽积极响应国家布局,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构建“一陵亘两原”农业格局。同时,依据生态安全屏障要求,加强皖西大别山和皖南山生态功能区,形成“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生态格局。配合新型城镇化战略,支持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规划“两圈两带两区”城镇格局,美好安徽空间蓝图逐步形成。
深化节约集约利用改革,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省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安徽在制度、机制、管理、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省级出台了40项政策,形成了“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激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十四五”以来,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3.77%,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率、工业固投强度、工业亩均税收分别提升9.0%、9.5%、11.1%。提高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中型生产规模矿山比例已提升至58%,14项技术入选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全国目录。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有力促进了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资源配置精准性
安徽推进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创建星期六土地要素会商机制,不断提升要素供给能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全省批准各类建设用地119.54万亩,总量位居全国第6、长三角地区第1、中部地区第1。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四五”以来,先后投入省级地质勘查基金3.77亿元,新发现矿产地13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0处,富铁、晶质石墨、煤层气、高纯石英原料矿等实现找矿新突破。
优化矿产资源管理政策,落实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改革,全面实行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推进“净矿出让”。“十四五”以来,累计竞争性出让矿业权62宗,出让收益547.65亿元。特别是围绕“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安徽出台《加强矿山全生命周期管理若干措施》,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矿山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监管体系。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夯实美丽安徽生态本底
安徽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96万平方公里,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加强对违法违规侵占行为的执法,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统一确权登记,1103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完成主体工作,巢湖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公告登簿,实现零的突破。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完成投资约151.26亿元,其中,十八联圩湿地三期修复工程入围“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和“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优秀案例。遴选实施省级山水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约13.09亿元。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十四五”以来,治理废弃矿山849个、面积10.41万亩。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形成“以用定治”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被自然资源部向全国推广。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自然资源营商环境
安徽通过开展“优环境、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落实企业诉求“挂号制”,做好人民网、省12345热线、为企服务平台等群众诉求工作。推进建立“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坚决落实“网办受理为常态、不能网办受理为例外”,108项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全部实现等高对接沪苏浙。委托下放省政府用地审批权,审批时效提升50%以上。全面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便利度和服务水平进入并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已连续两年荣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如期完成“难安置”专项治理目标。
深化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改革,守牢行业安全发展底线
安徽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系统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强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实现“技防+人防”联动,地质灾害风险防御更加快速有效。指导黄山市建立人工智能预警模型,将预警频次从“24小时”提升至“10分钟”,预报范围从“县”缩小至“乡”,地质灾害预警更加精准。
“十四五”以来,全省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10.84亿元,搬迁受威胁群众1095户3349人,实施工程治理259处,排危除险546处,工程项目实施后,有效减轻或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283处。今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695起,成功避险19起,避免了27户71人伤亡,实现连续8年地质灾害“零死亡”。(华焘 保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