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4-11-01
本网讯 11月1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了安徽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关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部署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和引领性的综合改革举措,推动全省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主要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国进步最快的省份之一,教育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立德树人成果显著
安徽持续提升铸魂育人水平,打造了首个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并被教育部确定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之一。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专职思政课教师五年增长158.9%,荣获国家级奖项达22人次。
在全国率先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持续推进“五育并举”体系的完善。教育评价、教育督导体制机制以及“双减”等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该省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建设试点,中小学智慧学校实现全覆盖。
近三年来,安徽有4名中小学教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荣誉,人数居全国首位。义务教育阶段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提高至82.3%。在全国率先全面下放高校教师和实验系列职称评审权,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此外,安徽还出台了《安徽省学校安全条例》,采取了一系列硬举措,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高等教育实现新突破
安徽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能力,目前已有3所高校、13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省属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实现显著突破。该省深化教育对外开放,实施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26个。
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方案,省属高校与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点占比达64.9%,较2021年提升24.9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位于全国第一方阵。安徽省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建设区域高等研究院并开展研究生招生的两个省份之一,形成了总院和合肥、芜湖、阜阳、淮北分院的“1+4”组织框架,为全省支柱产业发展搭建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的新平台。
科技创新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全省13个已建在建预研大科学装置中,11个有高校参与。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2个、省部级46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
基础教育迈上新台阶
安徽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化发展,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到60.8%和93.2%,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和2.4个百分点。绩溪、青阳、黟县等3个县被认定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乡镇公办园实现全覆盖。
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安徽在中西部省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覆盖,繁昌区、天长市、徽州区等3个区(市)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市)。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初见成效,实施县中提升工程,特色高中建设稳步推进。
为了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安徽全面启动了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统筹优质资源,创新办学模式,稳步提升皖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质量。针对人口发展变化,建立了基础教育学位预警调度机制,有效解决了教育资源结构性矛盾。
职业教育再上新水平
安徽全面加强制度创新,成为全国首个就实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开展省级地方立法的省份。建立了省领导联系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制度,与教育部共建技能安徽。
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立项培育建设1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3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其中合肥、芜湖2个产教联合体获批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积极推进,2024年首批立项建设40个。创新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机制,两批共选聘产业教授630名。此外,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建成A类校66所。安徽省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显著,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未来,安徽省将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华焘 保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