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作 > 对口支援

援建东风自杭来 锦绣藏北更出彩——第十批杭州援藏工作组进藏两年援助色尼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改革网作者:谢海森 刘亚婷时间:2024-10-18

秉持“百姓所求、色尼所需、杭州所能”的原则,以发展、民生、交融“三大领域”为重点,奋力创建“援藏项目展示地、数字治理引领地、乡村振兴示范地”,“十四五”期间杭州对口援藏规划项目共计19项,总投资4.1005亿元。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谢海森 刘亚婷报道)

1995年,首批浙江杭州援藏干部千里迢迢来到西藏那曲县(现那曲市色尼区),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从此相距三千余公里的杭州市与地处藏北高原的色尼区结下了深厚情谊,“杭州基因”“杭州色彩”也深深地嵌入色尼区的每一寸城市肌理,并为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嬗变源源不断地贡献“杭州力量”。

今年是对口援藏30周年,3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却在色尼的城市发展步伐中,留下浓墨重彩、格外重要的痕迹:杭州累计选派援藏干部人才10批56人,投入援藏资金近11亿元,实施援藏项目近182项,通过项目援藏带动作用、产业援藏助推作用、资金援藏杠杆作用,那曲市色尼区内生发展动力显著提高,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站上厚重的积累上,第十批杭州援藏工作组于2022年7月接过援藏指挥棒,赓续奋斗,两年来,杭州共派干部人才12人,其中干部3人、医务人员8人,并通过杭州司法局选派律师1人赴色尼区开展法律援藏工作。进藏以后,全体工作组迅速找准目标定位,在第一时间完成乡镇、部门和援藏项目调研后,制定了《杭嘉援藏工作组三年工作思路》,明确奋力打造“援藏项目展示地、数字治理引领地、乡村振兴示范地”目标。

正是因为勾勒了清晰的援藏蓝图,仅用两年时间,第十批杭州援藏工作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杭州援藏30年大事记”的展示栏上,列出了一份长达17项的亮眼“成绩单”。

以项目为引领,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来到杭州援建的那曲镇罗岗村杭嘉新村项目所在地,一幢幢结合杭州与藏式风情的二层现代化小洋房映入眼帘。这里是那曲市首个“千万工程”示范项目,不仅解决了牧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更为那曲镇打造现代化、生态化、智慧化精品小城镇找到了破题之路。

杭嘉新村在今年6月隆重举行了分房仪式,活动现场来自罗岗村的85户村民通过抽签的方式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新房钥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民伦珠看完房子难掩激动之情,他对着新房展示了自己对未来新生活的构想:“这边是我们的客厅,这边是我们的卧室,上面还有很多房间,可以做卧室等……已经迫不及待想搬进去。”

紧接着,今年7月,杭州援建的第18片区棚改项目正式开工,计划建设棚户区安置房820套,施工现场塔吊旋转、焊花飞溅、数十辆车有序进出……项目建设地如火如荼。

经济要发展,投资是关键,项目是重点。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市指挥部副指挥长、党委副书记,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浙峰介绍,截至目前,“十四五”期间杭州对口援藏规划项目已到位资金3.0376亿元,已拨付资金2.4845亿元。已建成杭嘉中学阳光大棚、色尼区罗岗村“千万工程”示范项目(杭嘉新村)、公安业务用房、村级组织标准化场所、智库建设、乡镇基础设施、塔恰拉姆生态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其余项目均正常推进,有信心如期完成所有项目。

纵观这些项目,无不是着眼全局统筹规划,覆盖基础建设、医疗教育、乡村振兴等各个领域,着力解决色尼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之事。然而,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低压、低氧、强紫外线,常年冻土,冬季漫长……恶劣的自然条件,给项目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围绕色尼区谋划的大项目接踵推进,发展脉动愈发强劲,项目建设后劲十足,其秘诀是什么?

答案是:杭州援藏工作组与当地携手,实现项目推动破冰、项目理念迭代,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一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通过创新实施“并联审批、容缺审批”机制,推动国家能源集团欧玛亭岗10万千瓦风电项目,从立项备案到投产仅用了7个月,创造了西藏自治区同类项目最快纪录;2023年援藏资金兑付率达134%、2023年色尼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2.25亿元,同比增长10.24%,实现招商引资6.1亿元,为浙江援藏指挥部2023年获得自治区招商引资考核第二名,固投考核第三名作出了巨大贡献;期内共谋划10个援藏标志性项目,总结提炼6项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全面展现杭州援藏的巨大成果。

不止因地制宜谋划项目,杭州援藏工作组还积极为“浙”“那”两地充当桥梁和纽带,为色尼区民族手工艺专班到杭州考察学习创造条件,解决培训经费50余万元,将“曲美果智”产品打造成为亚运特许商品组件供应商,为嘎尔德公司农牧业产品在杭州寻求营销之路,举办展销会等。

以技术突破+机制创新为驱动,打造“医疗援藏”新模式

2022年7月以来,杭州援藏医疗团队接连创造了色尼本地医疗领域的多项第一:色尼区人民医院迎来建院第一位平产新生儿,完成第一例临床输血,完成第一例骨科手术、第一例腰硬麻醉、第一例开腹手术,带领当地医生撰写科研文章2篇并在《西藏医药》杂志上发表等……如今色尼区人民医院已成功创立医院急诊科、呼吸(肝病)门诊,顺利通过二乙医院创评,正大步向前迈入发展新阶段。

除了支援色尼区人民医院,杭州援藏医疗团队还对接冲新社区开设援藏医疗服务点,本土援藏阵地在不断扩大;医疗硬件帮扶更迎来历史性时刻,今年7月,杭州援建的色尼区医疗集团中心医院、那曲市卫生院均实现竣工,极大改善色尼区整体医疗卫生硬件条件。

“新一批杭州医疗援藏医疗人才来了,确实能带来新技术,实现本地医疗的众多新突破,但如何保证这一批医疗队走后,本地医疗实现可持续发展,好的经验、做法得以传承,本地医生培养做到不间断,基层医疗点需求能够尽快满足……”这些是医疗援藏领域一直以来面临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也是李浙峰来了之后,时常在思考的“心事”。

令人欣喜的是,在2023年3月,这一系列困扰已久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杭州援藏工作组与杭州市卫健委签署《强化区域医疗卫生健康帮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在等级医院创建、智慧医疗提升、基层卫生能力强化等方面的合作方向,并创新建立了杭州-色尼卫生健康“揭榜援藏”工作机制。

所谓“揭榜援藏”,就是由前方的援藏干部人才系统收集需求,杭州市卫健委把这些需求转化为“榜单”放出来,通过考核、通报、排名等方式,鼓励全市卫健系统踊跃“揭榜”,满足对口地区的需求。启动该机制之后,“揭榜援藏”已先后放出两批榜单,覆盖医疗救治、培训进修、专科建设、资金捐赠、智慧医疗智力支持等十多项内容,三批次25项榜单由6个区县全部揭榜、全面完成,形成了主动援藏的良好局面。

杭州医疗援藏彰显大爱,沉甸甸的数据成为最好的见证者。联合解放军906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14名援藏医护人员,成立医疗援藏联合专家工作站,通过“五诊”形式,提升援藏医疗专家知名度。截至目前,共开展义诊17次,惠及当地农牧民群众2000余人次。持续拓展“抬头挺胸”医疗公益项目,在以往脊柱畸形基础上,增加膝关节、髋关节畸形等病种,持续增加救治人数、覆盖疑难病例。截至目前,已开展了12批次,投入资金250万元,惠及123名患者,有效防范农牧民因高昂医药费而返贫。

以深度链接教育资源为抓手,打开“教育援藏”新路子

在杭州援藏的牵线搭桥下,色尼区与海亮教育集团签约,成为西藏地区首个开办民办内地援藏班的县区。2020年9月15日,“海亮援藏班”在诸暨天马实验学校正式开班,3年后,首批来自那曲色尼的30名学生参加中考,创造了惊人的成绩——中考平均分799.5分,其中一名学子以870分的成绩夺得那曲市中考第一名,色尼区中考前30人中,海亮援藏班占19位。2024年该班79名学生参加中考,平均分790分,色尼区前40名均出自该班,其中一名学子以865分的成绩夺得“那曲市中考状元”。

连续两年取得优异成绩,证明创办该班是一次成功实践。如今“海亮援藏班”已成为整个西藏“叫得响、立得住”的教育品牌,截至目前,“海亮援藏班”共招录培养学生310人,其中2023年扩招至120人,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2024年招生120人。

“该班的创办为那曲的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到发达地区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些孩子不占本地学生录取西藏初中内地班学校的名额,他们录取的时候或许不是成绩最好的一批,却实现了‘逆袭’。如果这个班能够持续办上10年,将彻底改变这一代人的命运,深刻影响父辈的思想观念,甚至关系到未来一个地区的发展。”李浙峰如是说。

为更大程度上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不公平的状况,杭州援藏工作组创新教育公益“新举措”。通过主动联系后方,开展“阿里公益壹基金那曲色尼净水计划”“少年云”助学计划等项目,并动员杭州民盟开展“培英公益一豆苞女孩”公益活动,首期捐赠110余万元物资。截至目前,共组织内地爱心企业为色尼学生捐赠书籍、校服、爱心大礼包等价值620余万元。

在杭州临安青山湖科技城,这里打造了首个色尼籍高校毕业生异地就业园区,并于2023年7月17日成功开展“那”有人才、“浙”企就业一杭州青山湖科技城赴那曲市色尼区专场招聘会,9人赴浙就业。

据了解,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发现不少色尼籍学生赴浙就业会存在难以适应环境的情况。为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尽可能做到留下来就业,今年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做出了一些优化调整,采取派出大量实习生到杭实习的模式,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岗位轮岗学习,企业不仅为其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有的企业食堂还为其提供单独做饭的灶台,就业援藏力度进一步增大。

实现产业、医疗、教育等多个援藏领域,由“输血”变“造血”的关键在于“授人以渔”,从而促进援受两地深度融合互惠共进。从辽阔草原到繁华都市,从藏北高原到钱塘江畔,杭州市与色尼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大街小巷,文化互鉴、情景交融、情谊渐浓。

两年来,两地携手奏出民族团结一家亲“新乐章”。杭州援藏共组织开展在校学生、乡镇一线干部等17批次359人次赴内地交流学习;聚焦青少年等重点群体,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瞪羚计划”“蒲公英计划”等“三交”品牌;结合援藏三十周年契机,对接杭州市卫健委、民盟杭州市委会、上城区、富阳区、临安区、淳安县等18批次155余人次赴色尼区考察指导工作,为色尼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捐赠资金、物资1135余万元……如今的藏北高原,不止有锦绣山河,更有杭州援藏所带来的崭新未来。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